中國“海翼”水下滑翔機首次在印度洋實現應用
科研人員正在回收“海翼1000”水下滑翔機 鐘欣 攝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3日發布消息稱,1月2日,由該所自主研發的1臺“海翼”水下滑翔機順利完成國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組織的全球變化與海洋氣象相互作用專項印度洋冬季航次的觀測任務。這是中國水下滑翔機首次在印度洋應用。
水下滑翔機是一種通過調節自身浮力和姿態以實現在水中滑行并對水體信息進行收集的新型水下機器人。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經過10多年的自主研發,已研制出了淺海、深海等不同型號的“海翼”水下滑翔機近30臺套。
科研團隊合影 鐘欣 攝
據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相關負責人介紹,1臺1000米級“海翼”水下滑翔機執行了本次印度洋冬季航次觀測任務。該水下滑翔機于2017年12月11日在東南印度洋布放下水,開始執行剖面觀測。
2018年1月2日,該滑翔機順利完成了預定3條斷面的觀測任務,到達預定回收地點,出水位置與正在附近作業的母船相距只有1公里。本次“海翼”水下滑翔機海上連續工作23天,航行距離705公里,獲得了190個剖面數據。
“海翼1000”水下滑翔機 鐘欣 攝
至此,“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機圓滿完成了2017年所有海上觀測任務,共完成了23臺次應用,安全回收率100%,海上累計觀測天數529天,海上觀測距離12600多公里。大規模、高強度的海上應用,充分驗證了中國“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機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2017年,中國“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機還創造出了一系列令世界矚目的成就。2017年3月,“海翼7000”最深下潛6329米,打破了此前由美國保持的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世界記錄;7月,12臺“海翼1000”水下滑翔機在南海開展中國最大規模的集群組網觀測應用,實現了觀測能力從線到面的跨越,為中國開展深海精細探測提供新的技術途徑;10月,“海翼1000”水下滑翔機創造了91天續航時間和1884公里續航距離,使中國成為全球第2個具有跨季度的自主移動海洋觀測能力的國家。 (記者 朱明宇)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