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教授仍在帶學生
中國公共管理學科奠基人夏書章在中大從教70年 筆耕不息育人不歇
“夏書章這個名字,是與中國行政管理學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他的經歷就是一部中國行政管理學‘活的教科書’。”1月19日,中山大學舉行了夏書章教授從教70周年座談會,自1947年起,他已在中山大學70個年頭了。1月20日,夏書章過了99歲生日,按中國人的說法,已是百歲高齡。這位生于“五四運動”年代的學人,經歷國家磨難,參與國家建設,也見證了國家復興。他身上的家國情懷到今日仍能感召我們。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徐靜 通訊員林忻、王姍姍、蔡珊珊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維宣(除署名外)
夏書章
夏書章教授,1919年生,早年畢業于“國立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1946年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曾任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全國公共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顧問、中山大學副校長、美國哈佛大學客座教授等。現為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名譽會長、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名譽院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曾獲美國公共行政學會2006年度“國際公共管理杰出貢獻獎”,以及“全國模范教師”“復旦管理學終身成就獎”等獎項和榮譽稱號,被譽為新中國公共管理學科奠基人、“中國MPA之父”。
夏書章生于“五四運動”的年代,一生跨越了北洋政府、民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山大學一起走過風風雨雨,他經歷過戰爭、屈辱、動蕩的年代,也在參與和見證新中國的發展、富強和復興。
“明明白白近百年,喜見日月換新天”
1947年,夏書章結束學生生涯,開始在中山大學任教,從此與中山大學結下70年的緣分。中山大學黨委書記、歷史學者陳春聲教授在致辭中表示,夏老是國家磨難、國家建設和國家復興的親身經歷者,他身上的家國情懷最為真摯,并感召著我們。夏書章教授長期積極推動中國公共管理學科建設與發展,盛譽載身,由他創建的中山大學公共管理學科一直在全國發揮著學科引領作用。
座談會上,夏書章深情地回憶了自己百年人生的曲折經歷和人生體會。他說,自己的人生可以分為3個30年和一個10年。第一個30年是1919年至1949年,這是在舊社會的30年,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彼時的他對“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深懷同感。1949年到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79年改革開放后,國家慢慢富強,他正式進入了學術研究黃金期。“明明白白近百年,喜見日月換新天。全面小康已在望,民族振興夢必圓。”他用這首詩表達自己的喜悅心情。
97歲仍著書 《夏老漫談》一談就18年
夏書章在百歲高齡仍在進行高頻率寫作,并時刻關注最前沿的學科發展和國家治理議題。在當天的座談會上,還舉行了《夏書章著作選輯》(十卷)、《夏老漫談》(增訂版)發布儀式。《夏書章著作選輯》(十卷)包括《<孫子兵法>與現代管理》《“三國”智謀與現代管理》《行政學新論》《知識管理導論》《現代公共管理概論》《論實干興邦》等,選取了夏書章在20世紀80年代、90年代、21世紀初十年、近十年的代表作品,兼顧了夏書章治學與公共管理學術領域的各類代表性研究主題。其中,《論實干興邦》是在2016年寫就并出版,當時他已97歲高齡。
《夏老漫談》是夏書章受邀自2001年起在《中國行政管理》雜志上開設的專欄,至今已持續18年。《夏老漫談》選編了這個專欄近二百篇雜文風格的短文,展示了他作為新中國公共管理學科奠基人的學者情懷。在編入該書的《當代治國理政中的行政學內涵》一文中,夏書章寫道“行政的實質在于‘行’,或者說行政的要害、關鍵、精髓與根本在于‘行’”。 “我們選擇夏老著作的部分再次出版,是希望更多人閱讀它,體會夏老思想精髓,感受夏老的家國情懷和為師之道。”陳春聲說。
求學:炮火中輾轉到哈佛深造
1919年1月,夏書章出生于江蘇省高郵縣,幾個月后,“五四運動”爆發,在這個國家積貧積弱的年代,他親身體會到國家貧弱導致國民的缺少尊嚴。“我的前半生一直在路上, ‘九死一生’。”1939年,夏書章考入“國立中央大學”政治學系。當時抗戰硝煙彌漫,南京淪陷,學校遷至重慶。“那時候的山間公路,蜿蜒曲折,七十二拐,山谷里能看見很多翻下去的汽車。”當歷時兩個多月最終到達學校時,夏書章已經錯過了許多課程,不得不選修別的院系的課程來代替學分。即便如此,夏書章還是順利地完成了學業。
畢業后,夏書章原定到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行政學學位。他在波士頓上岸后訪問了哈佛大學,在出示了芝加哥大學的入學證件后,哈佛大學也有意錄取他,于是他便留在哈佛行政學研究院求學。
去美國的路上也是危險重重,“那時候在船上,上面有日軍飛機的轟炸,下面有潛艇和水雷的威脅,我們吃飯、睡覺和上廁所都穿著救生衣,隨時都做好了沉船落水的準備。”
在哈佛大學求學的夏書章 (受訪者提供)
教學:執教七十載仍堅持家中授課
1947年,夏書章到對他“很有吸引力”的中山大學任教。彼時,全國已經掀起反內戰、反饑餓運動的高潮,中大師生在廣州是主力。為營救被反動派拘捕的進步師生,夏書章和其他師生一起向反動派提出嚴正抗議。
1979年4月21日至5月17日,以中山大學校長李嘉人為團長、中山大學黨委書記兼副校長黃煥秋為副團長、夏書章為秘書長的中山大學學術代表團一行9人赴美國回訪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哈佛大學等高校,這是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第一個赴美訪問的高校學術代表團。
從28歲到99歲,夏書章從當年的“中大最年輕教授”變成了今天的“中大最年長教授”。其間,夏書章編著了著作40余本,發表論文約500篇。然而,年齡的增長并沒有改變他樂觀、進取的生活態度。
在工作上,這位九十多歲的“老兵”一直沒閑著。如今,夏書章仍在家中給博士生開題、授課,給《中國行政管理》雜志寫《夏老漫談》專欄,在文章里,他擔憂城市的過度擴張,批判高校亂象,語言生動又給人啟發。分析社會現實問題,夏書章總能一針見血,切中要害,被學界贊嘆“真‘剛猛’也”。
治學:一生傾注于中國行政管理學
夏書章這個名字,是與中國行政管理學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他的經歷就是一部中國行政管理學“活的教科書”。他被公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學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他把自己一生的熱情和心血都傾注到中國行政管理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的事業中。
1979年,夏書章聽到鄧小平在講話中提到要重振政治學、法學、社會學及世界政治的研究,就給《人民日報》寫稿,呼吁“要把行政學的研究提上日程”,并很快得到學界的響應。1985年,他編寫了改革開放后第一本《行政管理學》教科書,同年,《中國行政管理》雜志創刊。1988年,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成立。1999年,夏書章又倡導在國內引入MPA(公共管理碩士),最初只打算在6所院校試點,后來第一批試點MPA專業學位的全國重點院校增加到了24所。
盡管年事已高,但每次中國行政管理學會開會,夏書章都盡可能地參加,每次參加都認真發言。萬一不能到會,他總會認真地準備一個書面發言,鄭重地委托參會人員宣讀。“我們從中可以體會到夏老作為行政學界的前輩、一名老知識分子,對學會、對學術事業的那份沉甸甸的情感和深深的關注之情。”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