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最接地氣的傳統文化重新撿起來!杭州話成為這所小學的必修課

2018-04-18 10:19:52      來源:杭州日報

@杭州人,你是不是已經丟掉了最杭州的東西!

你還能說一口地道的本地話嗎?調查顯示杭州會說杭州話的青少年不足9%。

現在,杭州這些小學要把孩子們丟掉的最本地、最接地氣的傳統文化,重新撿起來!

“一只雞,二會飛,三個銅板買來滴,四川帶來滴……”“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請我吃年糕……”

周一下午,清河實驗學校的一年級課堂里,傳來l了稚嫩的杭州話童謠,七八歲的孩子們跟著任課老師陳琳學說杭州話,也學習著杭州本土文化習俗。

在越來越國際化的杭州,伢兒們還需要學杭州話嗎?為什么開設杭州話、杭州風俗習慣的課程?

清河實驗學校:杭州話為必修課

在清河實驗學校,杭州話課程被納入到“六藝”課程中的“生存課”之一,成為小學部學生的必修課。同時,學校還開設了杭州飲食、杭州戲曲等課程。

清河實驗學校校長周蕓佳說,她和任課老師曾統計過,一個班上35個孩子,會說杭州話的孩子只有5-6個,其中1-2個說得比較地道。

“鳳山門外跑馬兒、清波門外柴擔兒、涌金門外劃船兒……”這些連老杭州人都不太說得出來的童謠,清河實驗學校三年級的學生楊臻浩念得朗朗上口。“西湖醋魚怎么做?”“先弄一根草魚條,在肚皮高頭劃上五刀……”

同樣是三年級的陳詩妤,用一口杭州話把西湖醋魚的做法講得非常地道。

這些內容全部來自清河實驗學校自己編撰的杭州文化材料。在這本教材里,涵蓋著“杭州味道嘗嘗”“杭州古城門找找”“西湖十景逛逛”“杭州博物館學學”等。這些內容被任課老師通過語言、實際操作、實地觀摩的方式傳播給孩子們,為他們打開了一扇了解杭州、了解家鄉風土人情的大門。

“杭州自家人,總要會講杭州話,總要知道杭州的歷史,不然怎么跟人家介紹家鄉。”三年級的陳程同學用杭州話有模有樣地說了起來,逗笑了在場的同學和老師。

“語言是工具,是了解本土文化的途徑。”周蕓佳說,“隨著杭州城市不斷發展與擴大以及普通話的不斷普及,杭州話成為新杭州人和本塘杭州人中的新一輩,認識杭州的阻礙。”

“我們學校一直倡導培養‘具有傳統美德和現代素養的合格公民’,所以就從了解身邊的文化、風俗習慣做起。我們讓他們通過簡單的詞語,以杭州話為載體認識他所居住的城市,感受杭州文化,融入杭州生活。”

省府路小學:杭州話為選修課

不僅是清河實驗學校,省府路小學也專門開設了一個杭州話社團,主要內容是誦讀杭州話童謠、了解杭州話和普通話的區別、讓學生在語境中開展方言情景對話等。

“方言是一個地方的文化傳承,它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這個地方的歷史及語言的發展變化過程。隨著外來人口的不斷增加,很多新杭州人來到杭州生活,聽懂杭州話、能說杭州話、充分了解杭州歷史,會讓大家更加好地融入這個城市。”省府路小學校長關祥榮說。

政協委員擔憂:瀕危的杭州話

背后是瀕危的地方文化價值

事實上,基于對杭州話和本地文化傳承乏力的擔心,一些專家學者已經就杭州方言的傳承付諸行動。

今年杭州市兩會期間,葛繼宏、孫昌建、董其峰3位市政協委員的聯合提案就是《關于學習傳承杭州方言,宏揚地域文化、彰顯文化自信的提案》。

“就杭州而言,據媒體調查和報道,現在會說杭州話的青少年不足9%。一些土生土長的杭州孩子,對杭州話也知之甚少,更不用說新杭州人及他們的后代。與之相對應的是,在全世界范圍內,你都能經常聽到廣東話和溫州話。他們即使移民了,在國外生活了好幾代,也依然說著一口流利的家鄉話。這是對家鄉的認同、對鄉愁的懷念,更是對自身文化的自豪與自信。我們不得不承認,包括杭州話在內的不少方言正處于瀕危的境地,中華傳統文化正經受著空前的挑戰。因此充分挖掘杭州方言的文化價值并加以保護、推廣和傳承已經迫在眉睫,必須馬上行動。”

在這份政協提案中,3位政協委員這樣寫道。

不僅僅是對本土語言流失的擔心,政協委員們更大的擔心是本土文化的沒落。

“在杭州,像杭劇、杭州小熱昏、杭州評話、杭州攤簧等戲曲曲藝,就是以杭州方言為基礎的藝術表現形式。其他在紹興有蓮花落,在建德和淳安有睦劇,還有在更廣的地區有越劇等。那么為什么現在看戲的人越來越少,看戲的青少年更是少之又少?這肯定有諸多的因素,但語言不通就是一大障礙。方言是戲曲和曲藝的靈魂,因此只有聽懂方言才能去理解戲曲曲藝的內容,才能欣賞中華傳統戲曲曲藝這一藝術形式。”市政協委員葛繼宏說。

因此,3位政協委員的建議是,要讓戲曲進入學校的第二課堂,同時積極推廣和使用杭州方言。比如,在旅游場所,在一定線路的公交車上,借鑒蘇州等地的經驗,分別用普通話、英語、當地方言進行報站。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全球矚目的杭州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慕名而來,他們回去以后肯定會跟親朋好友說起‘在杭州學了很有意思的當地方言’,然后通過幾句方言說起杭州的風土人情,傳播杭州的文化,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葛繼宏說。

本土方言,是狹隘的地域觀?

“地方的方言與普通話的推廣從來都不是對立的,也不存在因為方言的使用影響到了城市的包容性。相反,地方方言的傳承會對地方文化的延續起到了極好的保護作用。”

杭州地方文化研究者曹曉波認為,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相似的今天,方言和地方文化才是一個城市最大的“標簽”。

曹曉波研究了20多年杭州文化,他覺得通過杭州話這個窗口,可以了解到其中的歷史文化沉淀。他說,杭州話是北方官話和南方越語糅合的產物。

它的特別之處在于,有其他方言所沒有的輕快悅耳的音韻和豐富的表現力。就像孩子們念到“鳳山門外跑馬兒”這句童謠,就能把當時鳳山門外一馬平川,大家趁著春意出游的意境,體現得尤為生動。

“讓杭州話這種地方方言回到街巷、回到生活,是別樣杭州的另一種體現。”曹曉波說。(何去非/文)

標簽: 杭州 必修課 傳統文化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