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浙江蕭山“創二代”:子承父業很舒適 我們偏不

2018-05-15 15:51:42      來源:中國青年報

浙江蕭山“創二代”群體:子承父業很舒適,我們偏不

碩士畢業于劍橋大學經濟學專業的施恒之,本可以走一條比較舒適的職場進階或者子承父業的道路,但他偏不。回國后,2017年1月他創辦了智能洗車“驛公里”,目前已在杭州布點30多處。

1988年出生的項琬淇碩士畢業回國后,也沒有選擇去父親的公司。她笑稱自己是個“愛藝術、愛生活、愛折騰的文藝女青年”,在2014年年底開創了自己喜歡的母嬰事業。

父親和叔叔從家庭作坊起家,創辦了如今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杭州匯林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出生于1983年的李峰,在2009年創立了浙江匯林科技孵化園有限公司,讓家族企業從農業領域走向了創業孵化。

截至2017年年底,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規模以上企業單位2185家,其中工業企業1628家,以紡織業、化學纖維制造業、金屬制造業等為主導——這大部分是“創一代”留下的財富。

隨著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科技成為新的增長點。目前,蕭山區擁有24個科創園區,擁有各類注冊企業1800余家——這是“創二代”新的起跑線。在蕭山區新生代企業家聯誼會中,1978年后出生的青年企業家有150余人,他們以全新的面貌集體亮相。

“家里從來沒做過服務業,我想突破一下”

父母對1987年出生的施恒之的人生規劃是做學術。他也不負厚望,被劍橋大學錄取碩博連讀。可剛念完碩士,他就跑回來了,理由是“要創業”。

“我喜歡創造一些新的東西。”施恒之是一個汽車發燒友,他瞄準了“車后市場”——這個行業品類多,車輛的維修技術、配件信息被主機廠刻意保留,市場上到處是品質參差不齊的配件,服務質量不可控,規模化困難,大型連鎖很難滲入……

施恒之覺得,這些痛點給了創業公司機會。2014年回國后,他經歷過多次創業方向的轉變,曾想做汽車行業的“大眾點評”,也開過維修店。

“最難熬的是A輪融資前,技術部就剩兩個人了,其中一個還跟我提出了離職。”幾次挫折后,施恒之和團隊發現,“在競爭激烈的車后市場,一定找到一個相對成熟的大眾需求,客戶不需要‘被教育’,通過技術創新或者模式創新,為消費者提供更高性價比的產品或服務”。

2017年1月,施恒之把目光投向了智能洗車,這一次,對了!他創辦的“驛公里”有自己的研發團隊。施恒之從美國硅谷挖來了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開發了智能洗車的硬件和軟件系統。

施恒之介紹,智能洗車的優勢顯而易見:洗車快,人工洗車半個小時,它只需3~5分鐘;消費者自己操作全過程,不需要工人,可以365天24小時營業;質量標準,“不像一些洗車店,充完卡之后明顯沒有充卡之前洗得干凈”;便宜,一次只要10元。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年輕人的,“驛公里”被認為是一匹行業“黑馬”。2017年8月第一臺機器落地,現在已經在杭州布點30多處,另有40多個點在建。2018年,施恒之計劃在浙江、安徽、四川等省加速布點,“希望有一天,能在半徑為一公里的范圍內都能看到‘驛公里’,這也是我們取名‘驛公里’的原因”。

和父輩相比,蕭山“創二代”往往接受過良好的教育,這讓他們擁有了開闊的視野和面向未來的眼光。

項琬淇從英國碩士畢業后,先在一家銀行做公司業務,后來不安于朝九晚五的工作,想做自己喜歡的事。

為什么選擇母嬰行業?項琬淇說:“一方面,身邊不少朋友在產褥期遇到各種問題,需要專業人士去幫助她們,而市面上月嫂的素質參差不齊,如果我能夠提供專業優質的服務,就能讓年輕的媽媽和家人輕松起來;另一方面,我家里從事傳統行業,從來沒做過服務業,我想突破一下,畢竟第三產業是發展趨勢。”

“只有在中國,資源才能被最大整合和釋放”

身在浙江民營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創一代”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契機,白手起家,篳路藍縷,創業成功。如今的很多“創二代”,選擇回國創業。用施恒之的話說,“我不想錯過這一次創業的大機遇”。

施恒之回憶,在英國念書期間,學校的創業氛圍很好,“劍橋的中國留學生都在討論創業和互聯網”。他也嘗試過兩次創業。

為什么不在國外發展而選擇回國?施恒之說:“全世界的移動互聯網正處于高速發展期,而中國抓住了這次彎道超車的機會。中國人只有在中國,資源才能被最大整合和釋放,成功的幾率更高。”

團蕭山區委書記楊芳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支持青年人才創新創業方面,近年來蕭山區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一是政策。2018年,蕭山區出臺《關于實施新一輪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5213”計劃的辦法》,重點項目最快一個月內可得到1500萬元扶持;出臺《蕭山區“金梧桐”人才安居計劃實施辦法》,以貨幣補貼和現房租賃的模式,多渠道精準解決來蕭創業創新人才生活安居問題。

二是平臺。目前全區有各類創業園區30余個,比如蕭山科技城、信息港小鎮、浙江國家音樂產業基地。蕭山還加強高端人才載體建設,共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0個、包括院士工作站在內的專家工作站15個。

三是服務。僅2018年,蕭山區就承辦了2018年浙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多項重量級賽事,在大賽中搭建青年人才創新創業平臺;發行“青年卡”,可發放青年創業貸款和消費貸款,做好青年人才和新興項目落地的保障。

“目前的挑戰一是資金二是人才”

父親對李峰從小灌輸的觀念是,“我們是做農業的,事關民生,不是暴利行業”。李峰也明白,僅靠農業,想做更大恐怕難。

2009年,互聯網開始興起,那時的匯林仍然是一家農業龍頭企業。在轉型升級的浪潮中,李峰開始思考新的道路:“是不是可以做科技孵化園,培育更多的出色的企業,從某種角度上趕超其他巨型企業?”

當時,科技孵化園是個新鮮事物,可以借鑒的成功經驗并不多,李峰只能一步一步摸索。園區最初只是“房東”,把原有的廠房、辦公樓租給企業,漸漸地,李峰不滿足于只當“房東”,更希望成為那些擁有核心技術的創業企業的“股東”。

李峰坦言,他更偏向那些掌握核心技術的創業企業。成立于2004年的“先臨三維”,是匯林孵化的第一個園區中、第一家從事3D打印技術研究的公司。但在入園之初,公司缺錢缺技術,步履維艱。

李峰認定,3D打印這項新技術剛剛興起,存在巨大潛力,于是多方牽線搭橋,幫助公司拿到了200萬元的政府扶持資金,同時聯系科研院所爭取技術支持。如今,“先臨三維”已經成為國內3D打印上市第一股。

現在,匯林科技孵化園擁有5個園區,總建筑面積超20萬平方米,共入駐企業359家,高新技術企業108家,上市及準上市企業15家。2017年,園區企業實現產值近40億元。

李峰說:“現在整個創業環境和父親當年有很大的不同,商業模式越來越開放,更需要優勢互補,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公司成長或者衰退過程也更快,需要快速作出反應。”

談到目前面臨的挑戰,李鋒表示一是資金,二是人才。“在資金方面,有人愿意上市,有人覺得每年掙幾百萬元就夠了。在我們園區,思維會更加前衛,用股權融資等方式吸引青年一起創業比較常見。在人才上,蕭山近年來城市化推進非常快,父輩創業用的一般是本地人,現在要考慮吸引和留住更多外來人才。”

施恒之說,盡管父母沒有直接支持自己創業,但他們給了自己最重要的財富——堅持,“遇到任何問題,都想辦法去解決。”

在李峰看來,蕭山發展靠實體經濟,不管是“創一代”還是“創二代”,都非常珍惜目前所擁有的資源和平臺,往后也離不開從父輩傳承下來的“勇立潮頭、奔競不息”的精神。

標簽: 創二代 蕭山 創業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