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協教練員大會開幕,老中青三代教練齊聚一堂
尋找中國的足球基因
在中國,相比球員的匱乏,教練員匱乏的現狀往往被忽視。昨日,中國足協教練員大會在廣州召開,在為期兩天半的會議中,老中青三代教練齊聚一堂交流學習。通過組織這樣的會議,中國足協希望對提升中國足球的教練員水平和青訓水平有所幫助。
中國足協教練員大會昨日在廣州開幕,老中青三代教練齊聚一堂交流學習。新京報記者 房亮 攝
1 中國足球教練員太少
在教練員大會正式開始前,中國足協技術部主任李飛宇公布了一組數字:德國現在有3700人擁有A級教練員證書,比利時擁有2600張A級教練員證書。而中國,目前只有283張A級教練員證書。
按照人口比例折算,歐洲大國德國平均下來差不多每20000人中有一名A級教練員。而人口僅有1130萬的比利時,平均下來差不多4000多人中就有一名A級教練。對于人口眾多的中國,A級教練員就如同滄海一粟,且這個數據,還是在近兩年來足球大力發展之后所得。
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中國足協召開了這次教練員大會,讓本土教練與國外先進足球理念有更為親密的接觸。
昨日會議上,歐足聯技術總監盧塞斯庫介紹了2017歐冠聯賽、2017歐冠青年聯賽的技術報告。他從守門、防守、后場推進、配合、反擊以及歐足聯青訓體系等多方面將比賽細致剖開,呈現在中國教練員面前。國際足聯專家皮考克結合英格蘭U17、U20國家隊在世青賽上奪冠,講述了英足總的青訓成功之路。
英足總的故事看上去更為“勵志”,以往經常被調侃、揶揄的英格蘭隊在今年的世青賽上揚眉吐氣并非偶然。從他們對于教練員培養的重視上就可見一斑。
教練員同樣需要老師。據了解,近年來,英足總在培訓講師這方面投入非常大。10年前,英足總只有5名講師。現在這個數字已經膨脹了16倍,同時還有280名兼職講師在做這方面的工作。在培訓教練員方面,中國顯然做得不理想。
2 學習可不是簡單復制
盧塞斯庫坦言,有好的教練才會有好的球員,做好教練員的培訓工作才是青訓工作的起點。
在談到是什么驅動歐洲足球技戰術一直走在最前沿這個問題時,盧塞斯庫說:“其實南美也很棒,像阿根廷、巴西,他們擁有技術不錯的球員。”
盧塞斯庫說:“培養教練沒有捷徑,德國人不會規定多少月成功培養一個教練。就連弗格森爵士在執教曼聯前,在阿伯丁待了有8年的時間。大家都要經過磨煉。”
更好的教練才能執掌更優秀的團隊,或者說更優秀的團隊只有更優秀的教練才能執掌。在皮考克的演講中,他展現了U20英格蘭國家隊的全部行程、計劃和安排。
在為期36天的賽事里,U20英格蘭國家隊的教練要掌管一個40人的團隊。皮考克提到了針對教練員的三個關鍵詞:文化、合作、義務。他表示,好的教練可以承擔更為龐大的計劃,更多的職責和職能。甚至細致到連比賽地的濕度都要計算在內,而且,他們的教練有時還會扮演一個心理師,他們要讓球員更開心,更放松,“球員不能總是談足球,所以我們在業余時間也會組織下棋、游戲的環節,讓他們脫離場上的壓力。”皮考克說。
不過和其他講師一樣,盧塞斯庫也強調了,要找尋自己國家的足球的基因、特點,以及優勢。僅僅是復制粘貼不會成功。“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都有自己的特點,一味學習,那一定會水土不服。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建立一個什么樣的足球體系,取長補短。”盧塞斯庫說。
3 學習的態度決定收獲
談到守門員培養的問題,曾經的“國門”區楚良還結合中國國情拋出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現任河南建業俱樂部副總經理兼技術總監的區楚良說:“在中國,守門員門線技術出色,但活動范圍不大,他們的活動范圍往往被教練限定得比較死。”
對于這個問題,講師給出的答案是:教練的想法不一樣的話,守門員、教練必須要一起來進行培訓,而不是分開進行培訓。
會后,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區楚良說:“這些都是對每個足協發展很好的機會和共同交流溝通的平臺,聽一聽先進平臺的理念,他們是怎么做的,我們也可以私下交流一下我們怎么做的,今后怎么做。最終達成一些共識和默契。”
在昨日會上,區楚良也得到了一個“新鮮”的知識點。“其實講師說到的‘社交’建設,以前是沒有的,我們通常都是心理、體能、技術和戰術層面的建設。人家現在已經預見到這些問題。其實我們也有這方面的問題,比如我們的集中培養。”區楚良說。
區楚良也表示,能夠在這樣的學習中得到一些東西很重要,哪怕是一些和頭腦中的內容一致,也可以溫故而知新。區楚良是本土教練中英語溝通能力強的,他可以不用現場的同聲傳譯。對于這種對外學習的溝通成本問題,他表示,只要愿意學習這些都不是問題,“人的能力有高低,但態度好的人絕對比態度不好的人要收獲得多。”
新京報記者 房亮 廣州報道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