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赴北極科考 白色冰面上的中國印記
2017年10月10日,在上海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中國第八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在“雪龍”號甲板上列隊準備下船。本次考察于7月20日出發,總航程20590海里。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中國第七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于2016年7月18日下午抵達北太平洋海域,開始首個站位的觀測與取樣。本次科考設置多學科綜合觀測站位82個,其中白令海綜合站位23個,北冰洋太平洋扇區斷面站位59個。新華社記者 伍岳 攝
2012年7月20至21日,中國第五次北極考察隊乘坐“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在北緯70度、西經162度左右的海域遇到了浮冰帶。新華社記者璩靜 攝
2008年中國第三次北極科考,隨北極科考隊出征的新華社記者崔靜,很幸運地在“雪龍號”上拍到了北極熊憨態可掬的模樣。
新華網北京10月11日電 10月9日晚,中國第8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乘“雪龍”號極地考察船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這標志著第八次北極科學考察順利完成。
1999年7月1日,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隊的124名考察隊員與首航北極的“雪龍”船一起,一路向北。這次考察首次確認“氣候北極”的地理范圍,為全面了解北極作出中國人的貢獻,也意味著地球兩極都高高飄揚起五星紅旗。
從1999年到2017年,十多年間,我國已開展了8次北極科考,北極考察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無數個“首次”接連被創造:
中國自主研發的首個自主與遙控混合作業模式水下機器人“北極ARV”在北緯84度北冰洋海域成功完成冰下調查,這是中國水下機器人首次在如此高緯度開展冰下調查工作;
中國北極科學考察隊首次依靠自己的力量到達北極點開展科學考察的愿望,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首次執行國家極地專項的北極航次;
首次開展地球物理學綜合考察;
首次在長期冰站作業期間開展了首次直升機極地應急救援演練;
首次在北極和亞北極地區開展海洋塑料垃圾、微塑料和人工核素監測……
探索北極、認知北極,促進北極的和平與可持續發展,關乎我國乃至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中國極地人用18年的科考征程,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而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進一步實施,中國與北歐國家在北極領域的合作空間和潛力將進一步增強。(綜合自《中國海洋報》、新華社、中新社)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