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千上萬只“絲光椋鳥”現身新安江 場面壯觀
近日,安徽黃山,在新安江的“絲光椋鳥”。當日,一群成千上萬只“絲光椋鳥”飛抵安徽黃山新安江,忽而高空盤旋,忽而俯沖低空,忽而掠過水面,忽而覓食小憩,浩浩蕩蕩,場面壯觀。 中新社發 施廣德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據史料記載,絲光椋鳥(學名:Sturnus sericeus)體型大小和其他椋鳥相似,體長20-23cm。嘴朱紅色,腳橙黃色。雄鳥頭、頸絲光白色或棕白色,背深灰色,胸灰色,往后均變淡,兩翅和尾黑色。雌鳥頭頂前部棕白色,后部暗灰色,上體灰褐色,下體淺灰褐色,多棲息于開闊平原、農作區和叢林間以及營巢于墻洞或樹洞中。中新社發 施廣德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在中國主要分布于陜西、河南、安徽、江蘇至廣東、海南、西至四川、云南等地。絲光椋鳥喜結群,絲光椋鳥喜結群于地面覓食,取食植物果實、種子和昆蟲,愛棲息于電線、叢林、果園及農耕區,筑巢于洞穴中。冬季聚大群活動,夏季數量少,遷徙時成大群。 中新社發 施廣德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2012年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2000年8月1日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成為“三有”動物。目前,“絲光椋鳥”還不能人工養殖。 中新社發 施廣德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