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留言條/
11歲兒子和教師父親的交流紐帶
剛剛送走一批高三學生,張君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高中教學。換句話說,忙碌的日常再次重啟。
他是溫江中學的一名數學老師,并常年兼任班主任一職。今年高考,他的班級全都上了本科線,48人中有44人上了一本線,全省第一封高考錄取通知書的送達對象就是他班里一名通過飛行員招考的學生。作為一名班主任,張君有足夠的理由自豪。
然而,作為一名父親,他又深感自責,“父親的角色是缺位的”。兒子浩宇今年11歲,正在讀六年級。但由于常年擔任高中班主任,早出晚歸的張君與兒子相處的時間實在太少。“我早上7點就要到學校,學生下了晚自習才能回家,有部分住校生還要去看看就寢的情況。”張君說,除了短暫的周末,平時兒子的時間幾乎與自己碰不到一起,“我出門的時候他還沒有起來,回來的時候已經10點了,而我們要求他8點半就要上床休息。”
作為老師的張君,太明白兒子成長過程中,父親角色的重要性,“小孩子都希望能夠隨時見到爸爸媽媽,他們也會跟同班的小伙伴們去比較,他會覺得為什么別的小朋友有爸爸的陪伴,而自己很多時候卻見不到爸爸的身影。”
可兒子有時候又太想跟父親交流。
4年前,浩宇開始與父親寫紙條交流。他把自己想說的心里話,高興的不高興的,埋怨的關心的,新鮮的有趣的,甚至自己會做不會做的數學題,都寫在紙條上,貼在進出的家門前,或者放在客廳的茶幾上。張君則會在下班回家或出門前,仔細看兒子的留言,然后認真地回復。
至今,父子交流的紙條已經過百。張君也在一次次的留言往復中,感受著兒子偶爾的情緒和漸漸成熟的成長。
有緊張
兒子第一次留言 “老師不喜歡我”
留言摘選 爸爸:老師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老師。
浩宇留給父親的第一個紙條是在二年級時。跟大多數的小朋友一樣,對老師拋來的每一個問題都想舉手獲得答問機會,在同學面前好好表現一番。可浩宇卻被老師無意識“忽略”了。
“其實小朋友上課和高中生上課是不一樣的,小朋友面對老師常常是齊刷刷地舉手,但老師又不可能抽每一個舉手的孩子來回答,而高中生則顯得‘低調’。”作為教師的張君這樣看待兒子被“忽略”的問題。
但年少的浩宇卻不這樣認為。“爸爸:老師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老師。”一天,浩宇在客廳的茶幾上留下了一張小紙條。看到紙條的張君先是一陣驚喜,兒子能夠主動與自己交流了,但在了解到兒子的緣由后,又覺得特別緊張。“雖然年紀還小,但他肯定思考了很久,一定是他真實的想法。他會覺得為什么抽別的同學回答問題而不抽他,這會讓他誤以為是老師不喜歡他。”
“他是希望爸爸能夠知道他的內心想法,或許也是在尋求爸爸的幫助。”張君意識到這個小小紙條的重要性,如何自然地幫助孩子而不顯得刻意,成了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第二天出門前,張君先是在紙條上給兒子回復“老師肯定是喜歡你的”來安慰兒子。之后又給兒子支招,先聽別的同學怎么回答,仔細思考,再到大家都不舉手的時候,自己來補充回答。
張君的努力有了效果,之后兒子主動匯報了自己的狀態,不僅說老師喜歡自己了,對于相應的學科也有了興趣。
有埋怨
親子朗讀,兒子說“可惜您當時不在場”
留言摘選 今天在學校里,我參加了“把我讀給你聽”的朗讀活動,老師夸我朗讀得很棒,大家都為我鼓掌,可惜您當時不在場,如果您也聽了,一定會為我的表現驕傲。
另一次讓張君感到愧對兒子的,是來自兒子的一次“埋怨”。就在今年上半年,兒子學校組織了一次親子互動的朗讀活動,浩宇也早早提醒張君一定要參加。可是,高考前的張君實在抽不出身,最終沒能去成。
浩宇只得獨自上臺,他表現得特別優秀。回到家后,他給爸爸留下了一張紙條:“爸爸:今天在學校里,我參加了‘把我讀給你聽’的朗讀活動,老師夸我朗讀得很棒,大家都為我鼓掌,可惜您當時不在場,如果您也聽了,一定會為我的表現驕傲。”
晚上10點,忙完學校的事情后,張君輕輕地推開家門,看著已經熟睡的兒子,他一陣自責和愧疚。“這看起來是兒子給我匯報他的優秀表現,但其實不然。”張君說,“你看,大家都在夸獎我,但自己的爸爸卻沒有看到,其實是埋怨爸爸沒有去。”
這些年,張君幾乎沒有參加過兒子任何的戶外拓展活動,甚至連家附近的國色天鄉游樂園也極少帶兒子去。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