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情義父子守烈士墓28年:是傳承也是責任
趙松武,一個老軍人、老黨員用后半生守護戰友墓碑和戰友作伴,義務守墓20多年,兌現了自已和戰友作伴、義務守墓的承諾。現在老人已經去世,他的兒子趙慶民毅然決定把承諾延續下去,趙慶民說“不能讓“李館抗日地道戰遺址”荒蕪、不能讓烈士寂寞,要將父親的承諾繼承下去,用畢生的精力維護好烈士墓。如今,父子兩代人已經守護28年,在當地,譜寫了一曲忠義守信的大愛之歌。
4月12日下午,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驅車趕往民權縣北關鎮李倌村趙慶民家進行采訪。
“這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責任和信任。”趙慶民說。
趙慶民說,他家住民權縣北關鎮李館村,今年50歲。父親趙松武為他曾經的八路軍連長楊朝起烈士默默堅持守墓25年,日子過得清苦而又平淡,而以前他的生活卻是過的忙忙碌碌,為了對父親的一句承諾,他果斷放棄自己的生意,替父親陪伴他的戰友。
趙慶民說,當他父親趙松武還是還孩子的時候到處乞討,整日吃不飽,穿不暖,在其12歲時,遇到了楊朝起,并收留了他,跟其當了三年兵后,正巧劉鄧大軍從此路過,父親便跟隨劉鄧大軍繼續抗戰。
等其轉業后回到家鄉,趙松武得知楊朝起去世了,由于楊朝起無子女無親戚,為了感恩,趙松武在烈士墓旁建了一間簡易的小房子,背起鋪蓋搬了進去。每逢寒冬時節,他總要把烈士墓上的積雪清掃得干干凈凈;大雨過后,他彎著身子鉆入地道,一桶一桶地把積水提出來。
2015年冬天,趙松武去世,趙慶民遵從父親遺愿,擔當起了第二代守墓人,繼續陪伴父親的戰友,守護李館地道。李館地道高約1.7米,寬約1米,青磚砌筑,頂部為弧形,里面的氣眼、密室、轉盤、槍眼、卡口、陷阱等依然完好。
如今,趙慶民每天早上都會來到烈士墓前,清掃墓碑,打掃衛生,再下地道查看,看有無損毀,然后再到臨近的農田里干活。
趙慶民一家的義舉感動了附近的群眾,每到清明節、大家都自發來祭奠,如今,李館地道已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教育基地,這里每年都會吸引省內以及山東、河北等地的上萬名參觀者,趙慶民成了楊朝起烈士事跡的義務講解員。
“父親義務為戰友和李館地道守護二十五年期間,身邊不斷有人說他傻。如今,我又延續了父親的遺愿,在這里繼續守護,而且會一直守護下去,我不怕大家說我傻,因為這是一種傳承。”趙慶民說,他還會一代代的傳承下去。(記者 陳海峰 實習生 陳萌萌 文圖)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