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模糊,400多人符合檢索條件,民警打了三小時電話后——
斷了幾十年的親情 終于續上了
“對這片寬廣土地的深厚情感源自于爺爺,傳承于父親,現在則化作我心中解不開的牽掛……”4月30日,在上海西路派出所的值班大廳,來自陜西省華陰縣的趙先生希望民警能夠幫他完成一段跨越三代人的尋親。
“找到他們 替我看上一眼”
趙先生的爺爺有個兄弟,早些年,爺爺的兄弟就到了銀川。40多年前,趙先生應征入伍,來到寧夏參軍。期間,見到了二伯一家。
復員后,趙先生服從分配回到了老家陜西華陰縣,開始時,兩家還有書信往來,后來卻因搬遷等原因,逐漸失去了聯系。十多年前,趙先生的父親去世,臨走時,父親囑托:“銀川還有親人,你一定要找到他們,替我看上一眼。”
父親走后,趙先生也多次往返渭南、銀川等地,希望能夠找到二伯一家,可物是人非,趙先生總是“無功而返”。
時間越久 尋親的念頭就更加強烈
隨著年齡的增大,趙先生不但沒有忘記父親的囑托,反而會時常想起父親臨終前的交待,“時間越久,尋親的念頭就更加強烈。”趙先生說。
今年的五一假期,趙先生又一次來到了銀川,通過多方打聽尋找,二伯一家很可能位于上海西路派出所轄區,不得已之下,趙先生找到了民警求助。
聽了趙先生的講述,當時值班的協勤孟憲偉立即向值班民警進行了匯報請示。隨后,開始進行網上查詢。查詢條件有限,趙先生只知道其堂哥名為趙建華(音)、年齡與其相仿,戶籍地可能為陜西華陰。
打了3小時電話 親人終尋到
然而,根據這些模糊信息,尚有400多人符合檢索條件。但對于趙先生來說,30多年來,進行到這一步,已經是他離二伯一家最近的時候了。
為了幫助趙先生完成愿望,孟憲偉決定挨個打電話試一下。就這樣,撥通一個電話,孟憲偉就會詢問對方老家是哪的?是否有親戚在陜西?經過長達3小時的辨認與聯系,最終電話聯絡找到了趙先生的親人。電話接通的瞬間,聽到另一頭傳來的熟悉鄉音,趙先生熱淚盈眶,數度哽咽。
隨后,通過聯系,兩家人終于見了面。此時,趙先生的二伯已經在半年前離開了。據二伯的家人介紹,二伯也曾去陜西找過趙先生一家,幾次找尋無果,成了心中遺憾。
5月7日,記者通過電話聯系到了趙先生以及二伯家人。電話中,兩家都對失而復連的親情開心不已,同時,他們非常感謝民警的幫助。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