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你遭遇過騷擾電話嗎?該如何應對?

2018-11-23 09:47:37      來源:科技日報

你遭遇過騷擾電話嗎?面對這個問題,絕大多數人都要吐槽。只是人們對騷擾電話習以為常了。去年年底,有媒體對2005名受訪者進行一項調查,44.7%的受訪者經常接到騷擾電話,42.1%的受訪者每天至少會接到1個騷擾電話。

近年來,未經用戶同意或請求,撥打電話進行商業營銷、惡意騷擾甚至進行詐騙等不法行為的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影響了民眾的正常生活,甚至存在安全隱患。

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數據,2018年第二季度,騷擾電話舉報量近14萬件次。騰訊手機管家騷擾電話標記量為8289萬件次。

通過綜合各類舉報投訴標記數據對騷擾電話的類別進行分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與規劃所的工作人員楊天一注意到,多數騷擾電話為商業營銷類,廣告主商家主要分布在金融、保險、房產中介、教育培訓、食藥等行業,“涉嫌違法犯罪類、惡意騷擾類電話在總體規模上明顯少于商業營銷類電話,典型的有詐騙、‘呼死你’‘響一聲’等”。

在北京市從事相關電信行業的陳冠蘭向法制日報記者介紹說,目前的騷擾電話有很多類型,比如根據社會危害性質不同可將騷擾電話分為以下三類:

人身騷擾型:即電話發起者(主叫)對接收者(被叫)進行人身攻擊或恐嚇,或多次反復撥叫,例如惡意呼叫軟件“呼死你”;

商業營銷型:即用電話間接推銷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因個人信息被非法買賣和轉讓問題猖獗,營銷型騷擾電話投放也愈加精準;

電信詐騙型:即不法分子通過語音電話、網絡電話方式,編造虛假信息,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給不法分子打款或轉賬的騷擾電話,刑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從撥打次數和騙取金額上對電信詐騙做了嚴格規定。

“根據撥打方式還可以將騷擾電話分為兩種,第一種為響一聲掛,這類主叫以手機為主,不以被叫接聽為目的,多用來號碼探測,測試被叫號碼是否存在或者誘導回撥,結合呼叫中心進行嵌套詐騙。”陳冠蘭說,還有一種是語音騷擾,主叫以國內或國際固定電話為主,目的為從事詐騙活動、進行廣告營銷或者反動宣傳。“根據主叫來源還可將騷擾電話分為虛假主叫和真實主叫。虛假主叫指的就是主叫通過改號軟件、透傳技術等方式冒用他人真實號碼,如偽裝成公檢法、銀行或客服號碼,或偽裝成用戶家屬的號碼等實施詐騙;真實主叫,一般為群撥的人工營銷電話”。

對于應對騷擾電話,律師陳璐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之前我用的是安卓手機,安裝了一個防騷擾手機軟件,騷擾電話打進來時會顯示號碼有問題。換了蘋果手機后,有的號碼沒辦法被攔截,但有的號段一看就有問題,比如140、130開頭,我一般不會接這種電話”。

對此,陳冠蘭告訴記者,現階段,很多消費者利用手機終端攔截騷擾電話,其實就是通過軟件在手機上設置黑名單,直接屏蔽非預期呼叫。手機用戶既可以使用終端系統自帶的攔截功能,也可以安裝攔截軟件。

“上述手段的優勢在于可根據需要進行個性化設置,每種類型的騷擾電話都能攔截。缺點在于只針對特定終端或智能操作系統開發,并非所有手機都能適用,并且只針對特定號碼設置攔截,主叫變更號碼后需重新設置攔截,此外也無法攔截未顯示主叫號碼的騷擾電話。”陳冠蘭建議,騷擾電話屬于典型的非應邀電話,世界很多國家在信息通信產業發展過程中也相繼遇到了不良信息的治理難題。

他說,美國、新加坡、英國、加拿大等國家建立的電話防打擾名單制度值得借鑒,這一制度包括法律和技術手段兩部分,即建立用戶注冊登記平臺,用戶可以申請是否接受商家的營銷廣告,同時通過錄音等形式取證,要求未經允許的騷擾企業等個體進行經濟賠償,嚴苛的法律從商家一側有效防范了騷擾信息的泛濫。(李文靜)

標簽: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