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配套政策要跟上 讓老年人跟上數字社會的步伐

2018-12-26 15:06:25      來源:經濟日報

北京市豐臺區東高地街道的志愿者在教梅源社區的老人使用智能手機。 新華社記者 李 欣攝

隨著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區建設概念如火如荼,出行打車、移動支付、網絡購物、移動掛號、微信取件等現象日益普遍。與此同時,很多老年人因各種原因跟不上科技步伐,不僅無法充分享受便捷服務,還加重了自身和時代的脫節感。如何讓老年人群體更好地融入信息社會,到了亟需積極探索的階段。

不易跨越的“數字鴻溝”

最近,65歲的李大媽因不太會使用科技智能產品,又怕總問女兒打擾她,就把和女兒的聊天記錄截圖打印出來,貼在家里的各種電器上,這一舉動引發網友熱議。貼出來的聊天對話內容,全是女兒的“指導教程”:使用電動馬桶、支付寶看病掛號……

李大媽的經歷并非個案。如今,跟不上科技腳步的老年群體不在少數。比如,越來越“萬能”的手機,就讓不少老人無法適應。對年輕人來說,這是一種便利,但對于不少老人來說就成了尷尬。

早在2016年,全國老齡辦等25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要實現老年人融入社會、參與社會的障礙不斷消除,老年人信息交流、尊重與包容、自我價值實現的有利環境逐漸形成。

不過,要實現這一目標并不容易。“我孫子剛上學前班。現在好多課程學習都是通過平板電腦實現的,老年人根本完成不了。”現居天津幫忙帶孫子的張洪玲為了能夠輔導小孫子,特意在老年大學報了一個計算機培訓班。

全國老齡辦發布的《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顯示,2015年我國有5%的老年人經常上網,在城市老年人中這一比例為9.2%,而農村老年人上網的比例僅為0.5%。

“在信息化浪潮下,鼓勵和幫助老年人上網,能夠縮小甚至消除橫亙在青年人與老年人之間、新興科技與老年生活之間的數字鴻溝。”廊坊師范學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長冀云說。

讓老人適應需要多點耐心

如何用微信發圖片文字、如何在朋友圈發布個人信息,如何美化照片……11月9日,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區天橋街道的天悅養老照料中心,數十名青年志愿者用“一對一”的方式耐心地教社區里的老人們如何成為“微信達人”。這些志愿者來自一個為老年人提供相關信息化服務的社會公益組織——“夕陽再晨”。主講人隋明哲是“夕陽再晨”公益中心主管,也是中國地質大學的在校生。他告訴記者:“老年學員們的記憶力和反應能力不如年輕時了。有的知識在課堂上好不容易學會了,回去沒多久就又忘記了。”但隋明哲并不覺得老年人真的學不會使用智能產品,只是需要“多一點兒耐心”。

對于這樣的科技助老課,天悅養老照料中心院長李婕姝也特別認可。一個小時的課程后,李婕姝馬上跟在場的老人打起了廣告:“下周我們會舉辦美化照片課,大家還要過來呀!”

李婕姝認為,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認知能力下降,學習新東西會比較慢,但很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在設計網絡應用、信息產品時,忽略了老年人的實際情況。這樣的課程對促進老人融入社會非常有幫助。

配套政策要跟上

79歲的時金釗老人自認為是個“時尚達人”,但他也坦言,社會發展太快了,熟悉的環境發生了變化,一時跟不上。“有的商場非得用APP驗證才能注冊成為會員,有時學半天都沒弄懂辦不成事。”時金釗說。

對此,北京市夕陽再晨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張佳鑫認為,要提升社會對老年群體的包容度,緩解他們的孤獨感、落寞感,才能提升老年群體的獲得感、幸福感。

令人欣喜的是,相關政策體系也在不斷完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提出,要增加通信服務、電子商務等老年用品供給,提升老年用品科技含量等。

受訪專家指出,從社區層面來看,老年人多生活在城鄉社區,社區人居環境成為影響老年人生活品質的基本因素。要更多地關注老年人的適應能力、心理、情感、人際關系等,才能增強其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因此,在老年宜居環境建設中要綜合考慮不同年齡群體的特點和對空間資源的需求,讓所有年齡群體都能同等便捷地使用公共設施,享有平等的公共服務。

“互聯網要‘加上’老年人,應該鼓勵老人使用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雖然目前會使用電子產品的老人不多,但他們想要使用的意愿很強烈。老人的親屬可能沒有時間來教老年人,可以嘗試以街道社區為單位,組織老年人了解移動互聯網。在學習和服務的過程中,老年人不僅能獲得知識,也能提升自信心。”冀云說。

專家建議,要增加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度,需要不斷擴大和創新教學內容,例如可以增加網絡知識、理財知識等內容。還可以探索創新教學形式,比如與愛好相同的老年人建立學習小組等。

“老年教育也要同步規范,構建包括課程設計、教材編寫、教學成果考核、師資培訓等內容的老年教育體系。”冀云認為,要支持現有的老年人活動中心轉型升級,擴大規模,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展網絡教學、網上咨詢、網上閱讀等,社區要加強對老年活動場所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改善服務質量,滿足老年人的需求。(韓秉志)

標簽: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