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實現荒漠化土地零增長
6月28日,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這里分布著烏蘭布和、巴丹吉林和騰格里三大沙漠,近年來,當地實施禁牧植樹和大力推廣沙產業防沙治沙。圖/視覺中國
《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締約方大會在內蒙古舉行;中國將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荒漠化防治
昨日,《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高級別會議在鄂爾多斯市開幕。中國計劃到2020年,使一半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2050年可治理沙化土地全部治理
會后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說,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每年擴展1.04萬平方公里,轉變為目前每年縮減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每年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每年縮減1980平方公里,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他表示,中國政府已經對下一步荒漠化防治工作做出規劃,計劃到2020年,使一半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到2050年使可治理沙化土地全部得到治理。
如何實現目標?劉東生表示,將抓好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依法保護好荒漠化地區的植被和自然生態,防止產生新的破壞。此外,還會繼續完善相關政策,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荒漠化防治等。
據了解,《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是聯合國里約可持續發展大會框架下的三大環境公約之一,旨在推動國際社會在防治荒漠化和緩解干旱影響方面加強合作。
“一帶一路”沿線共享防治荒漠化技術
在如何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防治荒漠化方面,劉東生提到,目前已推出了相關框架,今后將繼續完善,將以工程帶動示范。
他提到,目前,各國都推出了防治荒漠化的措施,未來,各國將在“一帶一路”平臺上,共享經驗模式。劉東生說,目前,提出了會議、合作、資金等機制,仍需細化。
據了解,高級別會議還會以“土地退化、干旱和沙塵暴、土地退化零增長”為主題進行三場部長級專題圓桌會議。其中,將圍繞“性別與土地權、私營部門加強投資、地方政府應對挑戰”開展三場互動對話,推動各締約方制定各自的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長履約自愿目標。
■ 鏈接
國家林業局 將研究沙蒿是否和過敏性鼻炎有關
針對過敏性鼻炎高發與防沙工程中固沙植物沙蒿相關的說法,昨日,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尚未有權威機構證明它們之間的關系。
此前,媒體一篇《內蒙古過敏性鼻炎已成地方病,罪魁禍首是誰?來自市民的集體上訴》的文章受到關注。文章稱,上世紀90年代起,開始有少數患者出現,隨著飛播沙蒿面積的擴大,患者人數呈幾何級增長。
據了解,“沙蒿”是黑沙蒿和白沙蒿的泛稱,為菊科蒿屬植物種,多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荒漠與半荒漠地區的沙丘上,是我國沙區比較常見的一種鄉土植物種。
劉東生提到,沙蒿是我國防沙治沙的先鋒植物種,早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沙區就開始大面積種植沙蒿,但那時候沙區群眾的過敏性鼻炎狀況并沒有現在那么嚴重。
劉東生表示,雖然沙蒿過敏成為沙區個別地區的熱議話題,但尚未有權威機構證明,沙蒿就是過敏性鼻炎和哮喘病患者的真正過敏原。下一步,國家林業局將與衛生等相關部門合作,共同研究沙蒿與過敏性鼻炎是否有關系,或者有多大的相關關系。如果有的話,將研究如何調整樹種結構進行治理。(記者信娜)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