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共享經濟引發人們熱議。“共享單車”自不用說,“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更是輪番成為輿論焦點。但是,與其他的共享經濟不同,“共享汽車”共享的客體——汽車作為法律上的特殊動產有著與眾不同之處。因此,共享汽車的一些特殊法律問題亟待解決。目前大家最為關心的一個問題是,當共享汽車發生交通事故時,責任如何認定?
按照現行法律規定,機動車輛發生交通事故時,一般只由駕駛人承擔事故責任,只有車輛本身存在問題時,車輛所有人才會承擔相應責任。而對于普通用戶而言,顯然無法在取得租賃時查驗清楚共享汽車是否存在問題。因此,如果一旦用戶駕駛租賃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車輛是否存在質量問題將會是雙方訴訟舉證的重點和難點。
共享平臺應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共享經濟”已經成為時下潮流,很多城市路面上有了共享汽車。其實,共享汽車就等同于普通的汽車租賃,使用者與共享汽車提供者存在一種租賃關系,提供商要保證共享汽車基本狀況良好、要有交強險和商業險,甚至可以設置面部識別,保證駕駛者是本人,最好安裝一個錄像設備防止有些人利用共享汽車從事違法活動。對于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要第一時間通知共享汽車平臺,按照普通汽車事故一樣處理,按照交警部門認定的責任承擔。當然共享汽車使用人也應該遵守使用約定和交通規則,對于交通違規也要承擔罰款和扣分的責任。
同時,共享汽車平臺對使用人在交通事故中的賠償,在保險賠償的基礎上,應該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平臺在承擔了無限連帶責任后,可以對超出自己應承擔賠償的部分有權向使用人追償。這樣做,既可以借助共享汽車平臺強大的資金保證事故當事人可以及時得到救助、賠償,又可以給予平臺一定的追償權。
共享汽車平臺應嚴格審查
共享汽車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源閑置,但同時其背后的法律問題也備受關注。
一方面,共享汽車平臺作為服務提供者,作為租金的收益方,應當盡到對共享汽車審慎管理及維護保養的義務。因此,共享汽車出現交通肇事,首先要核實汽車是否具有質量問題,如果交通事故系由汽車質量所導致,要由汽車所有人承擔主要的法律責任。
另一方面,共享汽車使用平臺也負有對客戶資格嚴格審查的義務。使用共享汽車的第一步,用戶需要在該平臺上注冊身份信息,而共享平臺會要求申請人提供駕駛證、身份證、照片等信息,才能予以認證,與傳統汽車租賃方式相比,共享汽車省去了面對面的人工審查,無形中放大了安全隱患。因此,在出現共享汽車交通肇事的情況下,在法律責任的劃分中,還要看共享汽車平臺是否事前已對駕駛人有無駕駛資格進行了嚴格審核,如果有確切證據證明共享平臺沒有盡到駕駛人資格審核責任,其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