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進群要先交2.4元紅包有望獲國家精準扶貧款?官方回應

2017-11-14 11:53:09      來源:大河報

“精準扶貧”是國家針對貧困居民推出的一項民生政策,然而卻被“有心人”利用。近日,嵩縣有居民向大河報記者反映,近段時間,嵩縣出現一個名為“嵩縣工作組”的手機微信群,不斷邀請貧困戶加入其中,只要繳納2.4元“報單費”,經審核通過,就有望申請到國家精準扶貧款。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到底是真的假的?請看記者的調查。

反映|附近多個縣都有相同的微信群

“我感覺自己上當受騙了。”前幾天40歲的小麗(化名)被自己的舅舅添加到一個名為“嵩縣工作組”的微信群里,舅舅告訴她,在這個群里只要交2.4元,就有可能申請到巨額精準扶貧款,解決家中的燃眉之急。

“我舅發給我的微信群鏈接我當然相信,就加了進去。”剛加入群的小麗還沒明白怎么回事,群里出現幾名“管理員”,讓小麗按照要求修改頭像、昵稱和填寫“報單表”。

因為不知情況,小麗想先咨詢一下,就在群里發表了幾條自己的疑問。結果,遭到幾名“管理員”以禁止在群內閑聊為由的一頓訓斥,“嚇得我大氣也不敢喘,趕緊按照要求將他們說的‘報單表’填后,給指定的‘管理員’發了一個2.4元的微信紅包。”

多天過去了,小麗越想越不對勁,“錢交了卻沒了下文,詢問‘管理員’,都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審核。”一“管理員”告訴小麗,不是所有人都能申請到,“你資格不夠的話,還沒你的份兒,你就安心等著吧。”

日子一天天過去,在微信群里的小麗發現每天都會有新人加入到群里,“管理員”都在重復做同一件事情,讓“新人”改頭像、昵稱和填寫“報單表”,只要有人稍有質疑,就會被“管理員”群起訓斥,或直接請出群。

“我從微信群里了解到,不僅僅嵩縣有這樣的微信群,伊川、欒川等多個縣都有這樣的微信群,聽說平頂山的舞陽縣也有。”此外,小麗發現微信群里的“管理員”分工明確,有人負責發動群友,將自己的貧困親友加入群;有人負責維持群里的秩序;有人負責統計“報單表”;有人則負責收錢。

“他們要求填寫的個人信息非常詳細,包括個人身份證號、家庭住址、銀行卡號、手機號等,而且他們會多次核對,卡號少一位、多一位都不行。”小麗說。

調查|管理員對“不聽話”者清理出群

接到小麗的反映后,記者利用事先編好的假名、頭像等個人信息,加入到“嵩縣工作組”的微信群中。

入群后,正如小麗所說,立刻出現幾名“管理員”要求記者按照規定,將自己的頭像改為背景為白色的正面大頭照,昵稱改為“鄉鎮+姓名+聯系電話+推薦人”。

記者稍有疑問,立即遭到“管理員”以不尊重群規為由的訓斥。隨后,一個名為“衛書光~嵩縣工作組副組長”的“管理員”在微信群里發出一條“報單表”須知和一份“嵩縣組報單群”的二維碼,要求記者填寫好后掃描二維碼加入群進行“報單”。

記者注意到,該“報單表”名為“《民族資產扶貧管理委員會》某某省分會登錄保單表”,要求填寫姓名、性別、身份證號、農行卡號、家庭住址等多項個人信息,其中該“報單表”最下方顯示“一戶一人,19-70周歲,資料審查費2.4元”。

“報單費”就是資料審查費,2.4元的“報單費”以發紅包的形式統一私信發給“衛書光~嵩縣工作組副組長”,或者直接發到“嵩縣組報單群”里。

記者在“蹲點”該微信群的幾天時間里,發現該微信群里的“管理員”不斷要求新加入的群友做好三件事:1.聽話照做;2.修改頭像、昵稱;3.填寫“報單表”、交“報單費”。

其中,“管理員”特別強調的就是“聽話照做”,甚至說“如果不聽話照做,就很可能與扶貧款無緣。”

記者加入群后的兩天時間里,一些“不聽話”的人被“管理員”清理出群,又新加入該群15名“新人”。

隨后,記者利用提前編造好的個人信息,加入到“嵩縣組報單群”中,將填寫好的“報單表”上交,并交了2.4元“報單費”。

收到費用后,“管理員”態度變得異??蜌?。記者詢問伊川縣、欒川縣的親屬是否也能加入,“管理員”解釋,“嵩縣工作組”只接收嵩縣戶口的貧困戶,如果是外縣的必須要加入到外縣的“工作群”,隨后,她將伊川、欒川負責人的微信號、手機號發給了記者。

追訪|市扶貧辦將協調警方介入調查

在“嵩縣工作組”的微信群中,記者注意到,各“管理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群主“王金紅~嵩縣組組長”負責整體工作;“孫占君-嵩縣組督察”負責群內紀律;“衛書光~嵩縣工作組副組長”負責收取“報單費”、發布“報單表”通知;“嵩縣統計晉長恩”負責統計、審核報單信息;“孫建鋒~嵩縣宣傳員”負責宣傳、邀請新成員加入等。此外,群里還隱藏有多名“同伙”。

每位加入群的群友,都被“管理員”稱為“家人”。“管理員”常利用“幫助身邊貧困人員”“獻出大愛之心”“這是福報”“敢于付出”等話語,“鼓勵”群友將“真正貧困的人”拉入群內。

由于記者在群里能夠看到“嵩縣組扶貧申請表”上面登記的大量人員信息,為防止走漏消息,驚動“管理員”,記者假借“嵩縣工作組”工作人員的身份隨機對幾名入群人員情況進行了解。

幾名人員對自己受騙的情況仍不自知,有人表示,近期將邀請自己的家人加入群里,一起申請扶貧款。

記者:你不怕我們是騙子,騙你錢?

嵩縣張先生:哪有騙子就騙兩塊四的?相信你們不會。就算被騙了,也不是啥大事。

然而,張先生接聽電話時,他的家庭住址、銀行卡號、身份證號等信息就顯示在記者眼前的手機屏幕上。此外,還有數十條詳細個人信息就暴露在擁有200名左右成員的微信群里。

11月6日下午,大河報記者將此事反映至洛陽市扶貧辦,引起洛陽市扶貧辦的高度重視。扶貧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將記者反映的情況進行了記錄,隨后會將此事反映至主管領導處,再由主管領導協調警方,介入調查此事。

截至記者發稿前,該微信群仍不斷有“新人”加入。

新聞延展

“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極具誘惑、欺騙性

大河報記者通過網絡查詢“民族資產扶貧管理委員會”發現,今年6月份,四川省巴中市政府就曾在政府官網發布消息,讓市民警惕“民族資產詐騙”,文中提到“不法分子利用微信等工具發布民族資產管理委員會關于精準扶貧的相關文件,讓群眾繳納會費成為會員,后期將給予巨額回報的行為來實施詐騙,其本質還是‘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

據了解,“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是一種集返利、傳銷、詐騙于一體的新型、混合型犯罪,極具誘惑性和欺騙性。

另外,記者查詢公安部網站得知,針對當前假借“民族資產解凍”“愛心慈善”“精準扶貧”“養老”等名義實施詐騙犯罪快速蔓延的情況,從2016年10月開始,公安部組織部署全國涉案地公安機關持續開展專項打擊工作。

標簽: 扶貧款 紅包 國家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