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特色海綿鄭州什么樣?專項規劃來了
資料圖片
近日,記者從城鄉規劃局獲悉,1月16日,《鄭州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7-2030年)》正式開始對外公示,到2020年,鄭州將投入534.8億元建設海綿城市項目。
規劃研究范圍包括《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年)》的主城區,以及航空城、西部新城、白沙組團和九龍組團4個片區,規劃面積共1945平方公里。
海綿城市建設的目標是將鄭州市建設成以生態保護、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承,以生態、安全、活力的海綿城市建設塑造鄭州城市新形象,實現“水生態良好、水安全保障、水環境改善、水景觀優美、水文化豐富”的發展戰略,構建完善的城市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排水防澇系統、防洪系統,完善城市生態保護系統,建立制度完善、手段智能、措施到位的管理體系,形成河暢岸綠、人水和諧、生態宜居、中原特色的海綿鄭州。
海綿城市建設5項指標要求
水生態:天然水域面積保持程度100%。到2030年生態岸線比例達到80%以上。城市建成區熱島效應得到緩解,海綿城市建設區域夏季日平均溫度不高于同期其他區域的日均溫度,或與同區域歷史同期(扣除自然氣溫變化影響)相比呈下降趨勢。
水安全:城區與航空城的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為50年一遇,其他規劃區的內澇防治標準為20年一遇。規劃區防洪標準為200年一遇。飲用水水質達標率100%。
水環境:城市河道、水系水環境質量達到《河南省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確定水(環境)功能區水體水質要求,全面消滅劣V類水體,實現水體不黑臭的目標,年SS總量削減率大于50%。
水資源:2030年雨水資源化利用率(雨水利用量占降雨量的比例)達到5%,污水再生利用率達到60%。
水文化:塑造和美化城市水景觀,充分利用良好的水空間,構建特色的水景觀與水文化體系,傳承良好鄭州傳統水文化,改善人居生態環境。
什么是“兩帶,三區,十廊,多節點”
鄭州建設海綿城市,將構建“兩帶,三區,十廊,多節點”的自然生態空間格局。
“兩帶”是黃河沿岸濕地生態帶與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生態景觀綠化帶。黃河是鄭州市主要的生活用水水源地,南水北調輸水干渠是重要的輸水渠道。這兩條生態帶是城市重要的飲用水源地,同時作為重要的通風廊道,能夠有效緩解熱島、“雨島”對城市的危害。
“三區”是生態保育區、生態緩沖區、海綿建設區。生態保育區位于規劃區外西南側山區,該區域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地。生態緩沖區包括城市南部重要的風景名勝區集中分布帶、城市北部的生態綠地緩沖區、主城區生態綠環、西部新城區生態綠環以及東部新城區綠環。海綿建設區是城市建設用地分布區域。
“十廊”是規劃區內的十條河流廊道。水體生態廊道不僅是城市重要的排水通道,同時也是重要的市民活動空間,海綿城市的建設必須將水體生態廊道的保護和生態修復作為重要前提。
“多節點”指的是以城市原有低洼濕地、重要河流節點、大型開敞空間等打造的具有區域功能的海綿城市建設核心節點,包括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水質凈化、超標雨水調蓄等多種類型和功能的海綿體。
資料圖片
“兩帶,三區,十廊,多節點”是海綿城市的基本框架,海綿城市建設則將實施分區管控。根據《規劃》,鄭州市主城區劃分為老城組團、惠濟組團、高新組團、須水-馬寨組團、城南組團、鄭東新區組團和經開區組團共7個組團。
航空港區劃分為航空城核心組團、航空城北組團、航空城東組團和航空城南組團共4個組團。西部新城劃分為滎陽組團和上街組團共2個組團。東部新城劃分為白沙組團和九龍組團共2個組團。
鄭州中心城區 分5類進行海綿改造
老城海綿改造區:該片區主要位于主城區的老城組團和滎陽組團等現狀城市建設密度較高的建成區。該片區應以問題為導向,識別各區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方案;結合舊城改造更新、道路和排水管網改造、水系整治進行老城區海綿化改造,以有機更新為主,局部節點加強區域性設施建設。
新城海綿提升區:該片區主要位于主城區三環至四環之間的區域,多以近年來新建建筑為主,建設品質較高、建設密度較小、綠化條件較好,近期暫無改造計劃。該片區現狀問題不突出,以低影響開發設施建設為主;采用漸進式、小范圍的海綿化改造模式,強化集中綠地和公共空間的低影響開發設施建設;結合內澇積水點進行局部整治;結合景觀用水、綠地灌溉等需求推進雨水資源利用;強化片區內水系的生態建設,重視與景觀環境的協調。
集中海綿新建區:該區域主要位于主城區北側、東南和西側,以及白沙組團、航空港區、西部新城的大部分區域。這些區域主要規劃用地以行政辦公、商業和居住為主,是城市的主要拓展區,也是未來海綿城市建設的主體區域。該區域以目標為導向,是高標準海綿建設區;優先保護自然生態本底,保證水面率不減少,合理控制開發強度,廣泛采用低影響開發模式建設。
資料圖片
徑流污染控制區:該片區主要位于鄭州經開區、鄭州高新區、上街組團、九龍組團與航空城核心組團,該區域的主要特點是工業企業集中,具有較大的污染風險。該區域重點控制雨水徑流污染,加強初期雨水處理處置,經過污染評估后確定下滲模式;完善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嚴格實施雨污分流改造;推廣再生水/雨水資源化利用。
海綿建設協調區:該片區主要位于邙山-沿黃濕地生態區、尖崗水庫-西流湖生態保護區、滎陽故城生態區,是城市重要集水區及水源保護區域,也是城市生態的重要屏障和重要資源。該區域以生態保護優先,堅持適度開發、不破壞生態本底的原則,控制開發規模,控制徑流污染;對開發形成的裸地和坡坎實施綠化加固,盡量保持山體原有的景觀風貌。
2030年海綿城市占比要超八成
按照規劃,至2020年,規劃范圍內建成區面積約793.4平方公里,海綿城市建設達標區(示范區)面積約187.6平方公里,占比達到23.6%。規劃到2030年,規劃范圍內建成區面積約1450.6平方公里,海綿城市建設達標區面積約1275.8平方公里,占比達到88.5%。
近期建設項目,至2020年建筑與小區海綿設施總投資57.5億元,城市道路海綿設施總投資137.1億元,城市綠地總投資139.9億元,城市水系總投資138.1億元,污水處理廠總投資61.2億,監測與管控能力建設1億元,則近期建設海綿城市項目總投資共計534.8億元。其中主城區范圍海綿城市近期建設工程總投資約471.1億。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