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個春節花掉倆月收入 你有“春節花錢恐懼癥”嗎?
資料圖片
“我算了一下,過年回一次老家,不算路費,也要花出去一萬多塊錢。”春節將至,就在眾多市民高高興興準備過年時,也有一些人在為春節的花銷頭疼,給孩子的壓歲錢、親朋好友聚會和給親戚們帶禮物成為人們春節的3項主要支出,很多市民因此患上了“春節花錢恐懼癥”。
回趟老家花掉倆月收入
3年前,李女士從老家來到石家莊工作,每年春節都要回老家過年。
1月31日,李女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過年最大的開銷是壓歲錢。我家親戚多,小孩子也多,親戚關系遠一些的,一個孩子給200塊錢,近一些的一個就要500塊錢,這就要給出去3000多塊錢。給親戚們帶禮物,又要2000多塊錢。還要給家里的長輩們一些錢,另外七大姑八大姨家中有剛生孩子的,有新結婚的,平時不回老家,這次過年回老家了,這些份子錢都要補上。這樣算下來,一萬塊錢肯定是不夠了。”
李女士說,3年來她每年回家過年都要花上一萬多元錢,而她一個月的收入大概是5000元錢,過年的花銷相當于自己兩個多月的收入了。
回國探親變成“貼錢代購”
姚先生最近也很郁悶。他老家在石家莊,幾年前到澳大利亞讀書,后來留在那里工作。“從我來澳大利亞讀書開始,每到快過年時就會有一些親戚給我打電話,讓我回石家莊時給他們帶各種護膚品、營養品之類的東西。”姚先生說,起初這些親戚還會把購物的錢給他,自己也只是出人出力幫個忙。自從他工作了以后,自己不好意思跟人家要錢,時間一長人家也就根本不提給錢的事了。每年回家時,光是給親戚們帶東西就要花掉不下七八千元。
在石家莊工作的王先生也有類似的煩惱。王先生老家在山村,每年春節臨回家時,都會接到很多老家親戚打來的電話,讓他幫忙從石家莊買東西。“我也不好意思跟人家要錢。每年臨春節都要花上四五千元,再加上回老家前給其他親戚們買禮物的費用,這些錢就要花上我兩個月的收入。”王先生苦笑著說,辛辛苦苦工作,結果過個春節就成了“散財童子”。
壓歲錢“漲價”讓人吃不消
“現在的壓歲錢真是水漲船高。”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前幾年她給親戚家孩子的壓歲錢還只是一人200元。前年一個親戚給了她家孩子500元壓歲錢,她也只好給對方的孩子500元,這樣別的親戚家的小孩也不好意思只給200元了,只能一視同仁都給500元。“這樣一來,我每年春節光壓歲錢就要給出去兩三千元。”
“我每年春節回老家后,發出去的壓歲錢得有好幾千塊,比我一個月收入還高。我也想過要減少些壓歲錢,可是嘗試著跟父母提起后,他們立刻就不干了。‘你在石家莊上班,怎么也不能比在老家上班的人給得還少吧。你要給少了,人家肯定會背后說你。’聽了父母的話,我只能打腫臉充胖子,硬撐著掏錢了。”
楊先生則告訴記者,他有4個兄弟姐妹,每年過年那幾天都是各家輪流做東請客,大家在一起團聚幾天。“最開始還都是在家里做飯,這幾年就都是在飯店吃飯了。五大家子十幾口人一起吃飯,還要找好一些的飯店,一次就要花2000多塊錢。”
春節“成本”高只因愛面子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和李女士、姚先生一樣患上“春節花錢恐懼癥”的市民并不在少數。壓歲錢、親朋好友聚會、給親戚帶禮物是春節支出的3個主要項目。
“辛苦一年掙錢不容易,過一次春節就花上一個多月甚至兩個多月的收入,說不心疼是假的。”1月31日,社會學家李萍說,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給父母和其他長輩買些東西,給小孩子一些壓歲錢,都是為了表示祝福,適當花些錢可以理解。“有的市民花銷太大,還是有攀比心理和好面子的因素。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在壓歲錢方面。其實壓歲錢就是為了給孩子祝福,五元十元都可以。可是現在不少市民卻在比誰給得多,一個孩子就要給好幾百元甚至上千元。自己以為掙了面子,可是口袋空了,這就背離了壓歲錢原本的意義。還有過年聚會,有的市民也有攀比心理,也要比誰請客花錢多,卻忘記了聚會最重要是為了讓大家團聚在一起交流感情。”
李萍建議,過春節花錢還是“悠著點兒”,量力而為。“過春節最重要的是過個喜慶團圓開心,如果還要一邊為了面子大把花錢一邊鬧心花錢太多,就違背了春節原本的意義。”(燕趙都市報 記者 馬南)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