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揭秘首都國際機場服務系統:行李上飛機前最多經5道安檢

2018-02-11 08:48:25      來源:新京報

揭秘首都機場服務系統:行李上飛機前最多經5道安檢

圖文無關

隨著2018年的春運進入第二周,機場、火車站都將迎來客流高峰。根據預測,2018年春運期間,首都國際機場進出港旅客將達1096萬人次,日均27.4萬人次,起降航班將達6.82萬架次,日均1704架次。每一架航班的順利起降,都是對捷運系統、行李系統、客橋系統等大型服務系統的嚴峻考驗。

近日,新京報記者進入首都機場內部區域,揭秘每一架航班平安起降的背后,這些系統是如何高效運行。

【行李系統】T3行李輸送設備總長相當于四環路

春運期間,旅客隨身攜帶的行李數量成倍增加,面對如此巨大的行李數量,行李處理系統是否會“擁擠”?

記者在3號航站樓行李處理系統內部看到,雖然行李傳送帶布局錯綜復雜,但沒有出現行李扎堆的情況。這個“奧秘”就在于系統對旅客行李的數次自動分揀。

行李進入運送系統后,分揀設備首先通過掃描行李上粘貼的條碼進行自動分配,根據不同航班,匹配到指定區域。隨后,為了飛機的正常飛行和旅客安全,進入運輸系統的行李最多將經過五道安檢才具備上飛機的資格,包括X射線、CT斷層掃描、痕量探測直至人工開包檢查。

經過安檢的國內行李完成分揀后,將等待裝箱運到飛機上。而國際行李還要經歷一段高速傳輸行程,由8條輸送線路,以最快10米/秒的速度,一路“奔跑”送達T3E(國際)航站樓。

工作人員介紹,首都機場T3行李處理系統作為世界最繁忙的行李處理系統之一,輸送設備總長度達68公里,相當于北京四環路的長度,設計高峰行李處理能力為19000件/小時。

【捷運系統】125人待命 確保“小火車”安全運行

在T3南北兩座建筑之間,運行著一趟“T3小火車”,承擔著連接國際區與國內區的旅客運輸。由于這兩棟建筑之間距離較長,為了方便乘客,首都機場在2008年引入無人駕駛的全自動旅客運輸系統,列車可24小時不間斷運行,每年安全行駛139萬公里,運送旅客2000萬人次。

為了保證小火車安全運行,在位于地下十六米的首都機場博維公司維修車間,原本三節一組的列車被拆分開,十余位工作人員正在對捷運列車進行例行檢修。隨著千斤頂的緩慢抬升,一節車廂被抬升到離地一米的高度,兩名工作人員持手電對車底進行檢修。工作人員介紹,在列車累計行駛達9600公里以上時都要進行一次系統檢修。

而在另一條帶電軌道上,三名工作人員則進入車廂內部對其進行線路檢修。“這樣的常規檢查每天都進行,由于機場全天隨時有航班起降,我們共有125名員工隨時待命,確保24小時保持運行穩定。”工作人員說。

【客橋系統】人工遙控三十噸登機橋與機艙門對接

旅客登機橋,俗稱“廊橋”,為了使乘客可以便捷、高效地完成登機,工作人員需要操作自重將近三十多噸的登機橋,與機艙門完成手動對接,誤差需控制在厘米范圍以內。

通常,在飛機停穩后,由一名登機橋操作員手握搖桿控制器,緩慢地將登機橋推向客機機艙,大約50秒后完成廊橋對接操作。“全國民航技術能手”、博維公司登機橋操作員劉偉明告訴記者,靠近飛機時既不接觸飛機,又能讓旅客下飛機時絲毫感覺不到縫隙的存在。

記者注意到,登機橋和機艙門之間存在著一些細微的差值。劉偉明解釋道,這是由于登機橋對接航空器艙門完畢后,航空器自身高度會隨著上下旅客及裝卸貨物重量的變化而變化,這就需要操作員對接時提前留出一定量的安全裕度,將各項關鍵數據綜合起來分析,需要具備過硬的技術和充足的經驗。(記者裴劍飛)

標簽: 首都機場 安檢 服務系統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