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社交電商平臺吸引資本入局
電商“第三極”崛起遭遇巨頭阻擊
在短短半個月內,五家社交電商平臺“不約而同”融資、IPO,在這背后是拼多多和云集僅僅用三年時間跨入電商第一梯隊的“行業級”現象。當社交電商成為與平臺電商、自營電商并駕齊驅的“第三極”,電商巨頭迅速搭建起“同質”平臺,發起狙擊戰。
近期,以云集(分銷模式)、拼多多(拼團模式)、有贊(工具模式)為代表的三類不同模式社交電商平臺接連獲得融資。社交導購電商“什么值得買”沖刺IPO,騰訊投資的“美麗說”也傳聞與幾家投行就美國IPO進行商談。
“社交+電商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表示,傳統電商用戶增速大幅放緩甚至負增長,與社交媒體的嫁接正在成為電商平臺的標準配置,這標志著電商行業正開啟“去中心化”的新紀元。
開店零門檻 渠道成本低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在拼多多官網掃描二維碼便獲得一個拼多多店鋪,上傳身份證信息后,很快審核通過并可發布商品。而云集微店平臺不僅是零門檻,還會為入駐商家提供全方位服務,從選品、物流、客服、IT系統、內容(美工設計、營銷方案)到商家培訓等,統一提供。店主只需要在網絡社交圈推薦、宣傳,將商品信息有效連接到消費者。
曾開過士多的吳女士對比了渠道成本,她說:“傳統零售模式下,不算營銷費用,僅僅是渠道成本會占到商品售價的50%以上。而云集整個渠道成本只有35%。”
自從吳女士成為云集微店店主后,不僅每天在朋友圈推商品信息,還要逐一“轟炸”熟人、同學、各種群。吳女士開店兩個月,交易金額沒達標。但開發了兩個店主,得到60元云幣獎勵。
刷單風刮向社交電商
有拼多多店主告訴記者,盡管拼多多說自己不賣流量,但實際上,商家只有參加拼多多的活動,才可能有更多的機會。所謂活動是指拼多多主頁面上限時秒殺、品牌清倉、名品折扣等板塊,“上一個活動要交5000元保證金,上兩個活動交10000元,超過2個活動則要交50000元保證金。”
刷單風也從傳統電商刮向拼多多等社交電商。刷單服務的公司客服告訴記者,2017年開始,來刷單拼多多的商家越來越多,100個拼多多刷單的人工流量只需15元,同樣的數量,淘寶刷單需要75元。在QQ群上,另外一家號稱有3萬人的刷單公司稱,以前咨詢淘寶刷單的多,如今拼多多的量與淘寶差不多。
兩大電商巨頭出手阻擊
面對成長迅速的社交電商“新秀”,電商老大和老二紛紛“出手”:淘寶推出“淘寶特價版”,2016年上線的京東拼購也開始發力。京東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京東拼購是一個類似于京東秒殺的京東工具,所有在京東平臺上的品牌和商家都可以報名,在3月份的京東拼購節上,京東3大事業群、6大事業部合計超過2萬商家參與拼購促銷。
商家要入駐依然面臨嚴格的門檻。雖然京東開放平臺上的商家無需另外入駐,可以通過后臺開通拼購服務直接參與京東拼購。但新入駐京東拼購平臺的商家,其資質審核流程和規范等同于京東開放平臺商家的入駐審核流程和規范。
“系統給優質商家推送邀請,沒有邀請的可以自主報名,但需要符合一系列條件。”淘寶特價版招商的客服人員告訴記者,信用等級一鉆及以上,365天內沒有因為出售假冒偽劣商品違規扣分達12分以上,近180天內店鋪評分的三項指標都不低于4.6分的淘寶和天貓商家可以自主報名。入選淘寶特價版的商家需提供入駐資料。比如,品牌商需要提供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組織機構代碼證、品牌商標注冊證明和店鋪授權證明。
目前國內社交電商主要分類
(1)B2C類平臺:小紅書、美麗說、蘑菇街、萌店等;
(2)B2B2C類平臺:云集、有好東西、愛庫存、環球捕手、好不滿倉等;
(3)導購類平臺:什么值得買、美柚、堆糖、省錢快報等;
(4)“拼團”模式:拼多多、“淘寶特價版”“京東拼購”、洋碼頭“砍價團”、蘇寧易購拼團、貝貝拼團等;
(5)服務商類:有贊、點點客、微盟等。
分析:
誰是贏家?
社交+電商模式是趨勢
數據顯示,成立僅兩年的拼多多,2017年的GMV(成交總額)超過千億元,而達到這個目標,京東用了10年,唯品會用了8年,淘寶用了5年。為何拼多多和云集交易規模能迅速擠入電商第一梯隊?曹磊認為,社交電商運營拼團、分銷和社群三大模式能以較低成本獲取大量用戶。例如拼多多所采用的拼團模式中,用戶通過拼團模式分享商品、店鋪鏈接,相當于免費在做平臺推廣,因此為平臺帶來了低成本的用戶流量。同時對于用戶而言,拼團帶來的較低價格則節省了購買成本。
在傳統電商平臺購物中,消費者時常難以挑選出滿足自己需求的合適商品。社交電商平臺將社交流量與電商結合,通過社交媒體讓商品信息更快更準確地傳達至消費者,同時來自友人、大咖的背書還能提高消費者對商品的信任度。
此外,社交電商通過社交媒體渠道下沉,開發了三、四線城市以下的用戶資源,消化了大量滯銷農產品,為農村地區電商體系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不過,對于某些社交電商的拼團模式,廣州市民王女士吐槽說:“曾參團買過水果,9.9元以為撿到便宜,收到貨后發現品質很差,而且無法退貨,最后只能扔掉。”
社交電商“去中心化”的特色,在帶來海量用戶和商家的同時,帶來的假貨多、品控難等問題將漸成絆腳石。曹磊建議,平臺品牌直營和自營模式能對產品、售前售后服務質量有更好的把控,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或將成為今后社交電商發展的主流。(記者 倪明)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