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總裁班餐廳”破產對市場不是一件壞事,其啟示人們,創業并不是有資源就能搞定一切,關鍵在于專業和敬業。
10月26日,北京海淀法院的一則案件播報引發熱議,“清華大學總裁班”34名同學發起設立的一家主題餐廳因經營不善申請破產,其注冊資金為680萬元,但目前賬戶資金僅剩5000余元,仍負債300余萬元。該餐廳所屬公司更是被列入法人失信黑名單,而其多名自然人股東名下關聯多家企業。(見10月28日《北京青年報》)
雖然這家主題餐廳的初創人員均是清華大學總裁高級研修班的同學,但其破產并不意外。類似餐廳這樣的傳統行業,要想創業成功,一般需要具備兩個因素,一是專業,二是敬業。在這兩點上,這家餐廳都有所欠缺。
從專業講,“總裁們”其實是一群“門外漢”。清華繼續教育學院工作人員宣稱,總裁研修班不屬于清華大學的項目,但授課的是清華大學老師,報名者也不需滿足招生信息所寫的“5年管理工作經驗”。如此說來,所謂“清華大學總裁班”并非人們想象的樣子,但也不能否認這些合伙人的某些能力和資源。
然而,隔行如隔山。餐飲創業,大多是“業而優則創”,創業者往往是在飯店工作很長時間,有的本身就是一個好廚師,然后走上創業路。這家餐廳的合伙人,哪怕在其他行業做出了很大成績,也不能直接將經驗照搬到餐飲行業。在眾口難調的“吃貨”面前,“清華大學總裁班”的名頭除了品牌推廣外,恐怕沒別的實際作用了。
從敬業講,更是遠遠不夠。餐廳有34名股東,乍看人多勢眾,但仍難逃“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困境。人多既存在七嘴八舌、干擾經營的問題,也存在空心化、主體缺失的問題。投資界常講,一家創業公司,尤其在起步階段,創業者必須親歷親為,創業者有作為創業公司才有希望。
在創業這條路上,前人已經交出了太多學費,也積累了太多經驗。這些經驗明明是財富,可一段時間以來卻被忽視。在一大堆概念包裝下,現在的創業更多成為一種“PPT比拼”,很多人紙上談兵,簡單認為有資源就能輕松成功,不成功也是因為資源不夠。真刀實槍的創業并非如此,基本規律依然存在,傳統經驗依然適用。類似“清華總裁班餐廳”及許多明星餐廳走向破產,原因也在于忽視了創業的基本規律,失去了專業敬業。也正因如此,這個市場依然有普通創業者的空間,依然在乎內功,而不是只剩下資金、名氣、人脈、管理藝術等。
創業失敗值得同情,但換個角度看,“清華總裁班餐廳”破產對市場不是一件壞事。其啟示人們,創業并不是有資源就能搞定一切,關鍵在于專業和敬業。(毛建國)
標簽: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