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嚴打非法集資 守護好人民群眾的“錢袋子”

2019-01-31 11:00:19      來源:北京青年報

面對當前非法集資大要案件多發、裹挾群眾多、損失巨大等情況,司法部門及各級黨委、政府應站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高度,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依法嚴懲各類非法集資犯罪,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守護好人民群眾的“錢袋子”。

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印發施行。該《意見》共十二條,針對當前非法集資違法犯罪執法司法中的突出問題,主要從實體法律適用、訴訟程序、政策把握和工作機制等四個方面作了規定。《意見》明確,國家工作人員明知單位和個人申請機構或者業務涉及非法集資,仍為其辦理行政許可或者注冊手續,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相關報道見A3版)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而無孔不入的非法集資也披著金融創新的外衣,向這一新興領域迅速蔓延。借助互聯網進行非法集資,具有隱蔽性強、迷惑性強等特點,這導致近年非法集資犯罪案件持續高發多發,涉案金額不斷攀升。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公安機關共立非法集資案件1萬余起,同比上升22%;涉案金額約3000億元,同比上升115%。打擊非法集資犯罪的形勢十分嚴峻。

非法集資違法犯罪活動以金融創新為名,借助互聯網不斷變換作案手法,以P2P網貸、私募股權投資、理財、眾籌、虛擬貨幣、會員制養老等各種形式巧取豪奪。一些案件涉案金額上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涉及人員眾多,嚴重侵害群眾財產權益,擾亂經濟金融秩序。嚴厲打擊各種形式的非法集資犯罪,已成為當務之急。

此次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聯手出臺有關指導意見,對當前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作出全面回應和規定。有關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罪與非罪的界限,有利于正確處理好打擊犯罪與保護創新的關系。有關意見的施行將有效協助司法部門,在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基礎上,有效打擊各種披著金融創新外衣的非法集資犯罪。

《意見》明確,在非法集資案件中,國家工作人員查處非法集資過程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此舉將督促各級工商管理部門、金融監管機構以及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積極履行自身應盡的監督、審核職能,大力整頓其監管范疇內企事業主體的集資行為,及時發現各類非法集資犯罪活動,努力從源頭上遏制非法集資高發蔓延勢頭,維護經濟社會平穩發展。

當前,利用互聯網實施非法集資犯罪成為常態,危害后果更趨嚴重。此類非法集資吸收的資金數額巨大,且往往是在資金鏈斷裂后才東窗事發,此時受害群眾挽回損失的難度極大。還有一些非法集資涉案人員通過藏身境外、租用境外服務器搭建網絡集資平臺等方式逃避打擊,這類案件偵破難度大,挽回損失的難度更大。

因此,在司法機關及各級主管部門加強源頭治理的同時,社會公眾也必須不斷提高防騙意識、提升防范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樹立健康理性的投資理財觀念,自覺克服貪利心理,拒絕了“餡餅”也就遠離了“陷阱”。如果不幸“中招”,一定切忌僥幸心理,決不能執迷不悟甚至加碼投入,必須馬上抽身同時注意搜集證據,及時向公安司法機關進行舉報。

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生命力,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過程中,絕不允許少數違法犯罪分子藏身其中攫取巨額非法利益。面對當前非法集資大要案件多發、裹挾群眾多、損失巨大等情況,司法部門及各級黨委、政府應站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高度,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依法嚴懲各類非法集資犯罪,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守護好人民群眾的“錢袋子”。(樊大彧)

標簽: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