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7家民營銀行中有7家調整掌門人
民營銀行換帥頻頻 業績或是誘因
在理財市場上,民營銀行發行的現金管理類產品異軍突起。這種被稱為智能存款的產品,憑借4%左右的高利率、隨用隨取、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等優勢,迅速贏得了投資者的心。市民沈小姐就是這類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比余額寶這些‘寶寶’類產品收益高出不少,主要是方便,當成存錢罐用。”
民營銀行除了智能存款這類關鍵詞外,高層換帥也成為與其密不可分的高頻詞。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一年,17家民營銀行里,至少有7家銀行進行了董事長或行長的人事變更調整。有業內人士分析,業績不盡于人意,或是換帥誘因。
民營銀行高層換帥
一年有7起
時光倒退回2015年1月4日,全國第一家民營銀行深圳前海微眾銀行獲批開業,股東均為民營企業,無營業網點,無營業柜臺,業務通過互聯網開展。此后,不斷有新鮮血液加入民營銀行陣容。直至目前,全國共計成立了17家民營銀行。然而,相較以往的加速度,民營銀行設立在2018年明顯放緩了步伐。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竟無一家獲批籌建。
除機構設立步伐放慢外,高層領導換帥頻頻也成為2018年民營銀行發展的突出特征。最近一起民營銀行換帥事件,是在去年12月份,遼寧銀保監局核準陶志剛任遼寧振興銀行行長的任職資格。該行原行長喻菁華因個人原因離職,新接棒的行長陶志剛也是一名資深金融老將。
算上這一起換帥事件,去年已有7家民營銀行進行了一把手人事變動,這其中包括了上海華瑞銀行、湖南三湘銀行、吉林億聯銀行、重慶富民銀行、福建華通銀行等,僅去年4月份就發生了3起高層人事變更。
業績不盡人意
或是離職誘因
事實上,不少民營銀行高管都是原先傳統銀行的中高層。為何會產生“水土不服”,市場人士分析指出,準入門檻高、對發起股東監管嚴格、經營難、創新難等問題,都是困擾民營銀行發展的關鍵所在。在新湖財富助理總裁郭劍看來,“銀行換帥,大部分原因都是經營業績不夠突出,這也是民營銀行面臨的發展難題。表面上來看,民營銀行的整個盈利能力確實很強,但其經歷的整個經濟從高增長到中低增長的過渡階段,這中間整個規模的擴張都開始受到限制。業績不盡如人意,或是換帥的誘因。”
他坦言,換帥可能會對機構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不過,對于像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來說,穩定也很重要,頻繁的換帥并不見得一定有利于銀行的業務發展。(林海燕)
標簽: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