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推動農村數字化建設 “三農”確立三個小目標

2019-02-21 13:49:53      來源:新京報

中央一號文件先為“三農”確立了三個小目標,確保農村脫貧,確保16.5億畝糧食耕地紅線,推動農村數字化建設。

農村發展關乎九億農民的前途。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下發的《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簡稱“中央一號文件”)指出,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三農”領域有不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正如某位企業家所說,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腳踏實地,先為“三農”工作確立了三個小目標。

第一個小目標,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優先保障領域和金融優先服務領域,打通金融服務“三農”的各個環節,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回歸本源,縣域新增貸款主要用于支持鄉村振興。

金融“造血”是農村脫貧必不可少的動脈血液,需要國家政策的引導與金融機構的配套支持。2018年的涉農貸款情況并不盡如人意,據央行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末,農戶生產經營類貸款余額為5.06萬億元,同比增長7.6%。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32.68萬億元,同比增長5.6%,增速比2017年末低4.1個百分點;全年增加2.23萬億元,同比少增8543億元。

農業領域的投入,面臨資金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市場價格波動大等風險。同時,農民還受知識、技能等條件的約束,抗風險能力相對偏弱,這或許是涉農貸款“說易行難”的主因所在。因此,需要國家在涉農貸款上探索相應的扶持政策,如風險兜底機制等,激發金融機構投資農業的積極性。

第二個小目標,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5億畝紅線,同時保證糧食產量的穩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5789萬噸,比2017年減少371萬噸,下降0.6%。為了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中央一號文件專門提出,要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大力發展現代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

筆者認為,要確保農村在2019年“增產又增收”的小目標,還需在提升農村勞動力人均產出上做文章,在條件許可地區,加大農業規模化運營的探索,推動互聯網在內的技術應用,為農民提供各類專業培訓,推動農民從“面朝黃土背朝天”式的低效能種地模式,加速向科技化助力、市場化運營的農村產業化藍領模式轉型。

在守住耕地紅線的同時,還要向土地要更多效益,這也成為中央一號文件強調的重點。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日前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結合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經驗,推動修改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促進農村土地資產和金融資源的有機銜接,讓土地變成農民的真正資產,釋放更多市場價值。

第三個小目標,推動農村共享技術發展紅利,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短板。隨著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崛起,技術普惠已是農村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中央一號文件提到,實施數字鄉村戰略。要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擴大農業物聯網示范應用;繼續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的綜合示范,實施“互聯網+農產品”的出村進城工程;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戶,依托“互聯網+”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具體涉及兩個層面:一是國家主導的互聯網技術基礎設施的均等化應用,加大農村相關配套建設;二是政策引導互聯網企業下鄉,力爭實現互聯網企業獲得新增市場與農村實現數字化升級的“雙贏”結果。

三個“小目標”體現了中央一號文件“腳踏實地服務三農”的初衷,釋放出明確信號,就是加大投入與加速創新并舉,爭取早日實現農民全面脫貧致富的愿景,讓“三農”成為中國經濟轉型、投資和內需升級的又一驅動力。

畢舸(財經評論人)

標簽: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