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減持計劃密集發布 33天A股已發512份減持計劃

2019-02-25 09:37:35      來源:華西都市報

制圖楊仕成

股市有所回暖,減持卻有所升溫!

一方面,不少散戶投資者一路小跑入市,給市場添柴加火。而另一邊,上市公司重要股東趁機紛紛減持,與散戶投資者“背道而馳”。據統計,在2019年來的33個交易日里,A股發布了512份減持計劃、涉及278股,平均每天發布減持計劃15.52份,其中2月2日一天發布了35份、涉及25股。對于減持原因,上市公司股東給出的減持理由五花八門,主要有八大減持理由,包括自身資金需求、自身業務或經營需求、自身投資需求、繳納個人所得稅、基金投資退出或到期、改善個人生活、償還借款等,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涌現出一類特別的減持原因——緩解股東股票質押壓力。

減持計劃密集發布

除了常見的行情回暖、股東套現等解釋外,還有兩個因素較少被關注:一是當前是限售股的密集解禁期,大量解禁個股帶來了更多的可出售股票;二是質押風險雖然有所緩解,但仍有股東為了緩解質押壓力,選擇出售股票。

據統計,在512份減持計劃中,有114股上市時間不足三年,有57股在今年內有限售股解禁;同時,有25股的31份減持計劃明確指出,股東的減持原因包括股票質押壓力。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減持計劃中有80起計劃屬于清倉式減持、涉及51股,其中,鵬鷂環保的減持比例較高,有3名股東計劃清倉,合計將減持總股本的36.24%。

上漲行情助推減持

A股近期的熱烈上漲行情,在引發場外資金扭轉悲觀心態的同時,也讓在場內股東們重新喚起減持念頭。

就時間維度來看,早在開年之初,A股就進入減持模式。在1月上旬,就出現單日減持計劃公告超過超過20份的情況。其中,1月2日晚,兩市發布了21份減持計劃,最高擬減持2.27億股,估算減持市值26.81億元,共涉及9只個股。

此后的1月4日、1月8日、1月9日,A股的每日減持計劃發布數都20份以上,分別達到23份、25份和26份,估算擬減持市值分別達到20.65億元、11.92億元和11.07億元。

不過,減持最高峰發生在春節前的2月1日晚間,當晚有25股發布了35份減持計劃,最高擬減持7.88億股,減持市值最高可到48.95億元。

市場之所以密集發布減持計劃,除了行情回暖刺激外,限售股集中解禁也是一大因素。

據統計,在上述發布減持計劃的278股中,有114股上的市時間不足三年,有57股在今年內發生過一次限售股解禁。

兩大另類減持理由

上市公司股東的減持原因都五花八門,但今年涌現出一類特別的減持原因:在股票質押壓力下賣出,或是為了降低質押比例,或是為了償還質押借款,或是被券商強行平倉——沒錯,這年頭哪怕是質押股被平倉,也是要發減持計劃的。

上述512份減持主要有八大理由,出于自身資金需求、經營需求、投資需求、基金投資退出或到期、償還借款、緩解質押壓力這六大原因都不難理解,但

有兩減持理由值得一提,聯創互聯的董事、副總裁王璟擬減持116萬股,占總股本的0.18%,估算減持市值773.72萬元,其減持理由是“繳納個人所得稅。”而利安隆發布的減持計劃中,兩家合伙企業合計持股18.71%,他們的減持原因是“合伙人改善個人生活。”可以說這兩大理由在減持中顯得很另類。

51股涉清倉式減持

上市公司股東減持是其正常權利,但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上市公司的“全倉”出售,仍容易對投資者情緒產生影響。

據統計,在上述減持計劃中,有80起計劃屬于清倉式減持、涉及51股,公司股東計劃將直接持股全部出售。

按股權比例來看,鵬鷂環保的清倉式減持規模較高,共有3名股東計劃清倉,合計將減持公司總股本的36.24%,估算減持市值18.09億元。減持理由均為“股東資金需要”。

同樣擬減持超總股本的20%,新疆火炬有9名股東發出了減持計劃。

1月3日,新疆火炬發布公告稱,九鼎投資因自身資金需求,其控制的7個機構股東擬減持不超過2432萬股,占總股本的17.19%;同時,君安湘合及王安良因自身資金需求,擬減持不超過1286萬股,占總股本的9.09%。

上述減持計劃合計,新疆火炬的9名股東最高將減持371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6.27%股權,估算減持市值7.4億元。

此外,清倉式減持股權比例較高的個股還包括富邦股份、萬興科技、日盈電子。

綜合證券時報、經濟日報

立即評

又見套現潮需給減持戴上“緊箍咒”

□皮海洲

A股上漲,上市公司股東卻在借機減持套現,這已是A股市場不容回避的現實問題。究其根源,主要是因為目前的新股存量發行制度為股市制造了大量的限售股。A股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不合理,一家公司一旦上市,少則給市場帶來3倍于首發流通規模的限售股,多則限售股規模可達首發流通股的9倍之多。這些限售股上市后都是需要套現的,行情轉暖恰恰是限售股減持套現的良機,那些解禁的限售股股東當然不會錯過這樣好的減持機會。因此,上市公司股東大規模減持甚至是清倉式減持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

減持潮的出現,必然會對股市走勢構成負面影響。首先,會對A股市場的資金形成分流效果。更重要的是,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的這種減持對投資者的持股信心會構成較大的打擊。連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包括控股股東和董監高在內)都在肆無忌憚地減持公司股票,甚至是清倉式減持,普通投資者又有什么理由看好上市公司的未來發展呢?因此,減持潮的出現必然會對A股的走勢形成不利影響。

但對A股市場來說,減持又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現實問題,畢竟限售股解禁后是可以減持的,這是符合現行政策規定的行為,一些重要股東的清倉式減持也并不違規。

因此,要想解決限售股減持問題,就需要從根本上解決限售股的問題,為減持戴上一個“緊箍咒”。

首先,應完善IPO公司的股權結構,將控股股東的持股控制在公司總股本的三分之一左右,同時規定首發流通股規模不得低于公司總股本的50%,從源頭上對限售股的規模加以控制,避免IPO制度成為限售股的生產機器,避免股市成為限售股股東的提款機。

其次,應完善限售股減持制度。一方面,可延長限售股的鎖定期;另一方面,可限制限售股的減持規模。同時,可規定業績變臉或虧損的上市公司不得減持。

此外,當控股股東的持股比例降至公司總股本的20%時,控股股東不得通過二級市場及大宗交易進行減持,只能通過場外協議轉讓的方式,避免大股東清倉減持后上市公司淪為無主公司。

據新京報

標簽: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