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是否成了“好學生”
P2P接連“爆雷”,“校園貸”“現金貸”問題不時涌現,多頭借貸亂象仍舊存在……2018年以來,隨著行業風險不斷暴露,互聯網金融迎來轉型調整期。監管次第落地,使得風險顯著降低,雜草叢生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但存量問題解決的壓力依然較大。控制增量與消化存量如何兩手一起抓,引導互聯網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
向有規矩、有目標、有定位的“好學生”轉變
“我國互聯網金融領域總體風險水平顯著下降。”《中國互聯網金融年報2018》對過去一年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狀況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高效便捷是互聯網金融的顯著優勢,但不可避免的是,門檻降低隨之帶來風險的上升。《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明確了36%的年化利率上限,重申了消費金融機構的杠桿率要求,甚至提出了禁止發放無場景依托現金貸的要求。
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頭部機構率先響應政策要求,停止發放違規業務,大量借款人遭遇流動性危機,行業逾期率快速上升。由于文件限制了平臺的增長空間和盈利空間,上市平臺股價開始跳水。
江蘇省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岷峰認為,隨著監管持續加碼,互聯網金融正在從無人管、無人愛的“野孩子”向有規矩、有目標、有定位的“好學生”轉變。
截至2018年11月末,全國批準的互聯網小貸公司約300家,大部分已完成工商注冊,有場景、有技術、有風控、有資金的互聯網小貸或將成為紓困民企的重要融資渠道。
存量問題猶待有序化解
盡管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長效機制正在逐步建立中,但仍面臨過度借貸、多頭借貸、問題機構“甩手”退出甚至惡意跑路等風險隱患。
尤其是P2P頻繁“爆雷”,將眾多投資者逼進了死角,此類存量問題仍需盡快化解。
2018年6月,號稱交易量達800億元的網貸平臺唐小僧出現“爆雷”。之后,聯璧金融遭投資人擠兌,警方對其立案處理。再后來,深圳投之家平臺傳出兌付逾期消息。其后幾個月,網貸行業出現“爆雷潮”,倒閉、逾期接連發生。據網貸之家不完全統計,2018年6月共有67家平臺“爆雷”,7月的這一數據增到198家,8月的“爆雷”平臺數量為99家。
不過,網貸行業風險并沒有得到完全釋放,主要表現為有2/3左右的存量平臺并未成功實現白名單銀行存管,并全量上線,存量待收資產質量風險還沒有全面出清,少數頭部平臺仍然保持待收余額持續增長,互聯網金融整治工作仍然在路上。
與此同時,多頭借貸的情況仍然存在。由于大多數現金貸平臺及數據征信公司并不會讓別人共享自己的數據,因此借貸者在多個平臺重復借貸,以貸養貸的行為并不少見。曾有統計顯示,大約56.5%的現金貸借貸者申請過2次或2次以上貸款,其中49.4%的借貸者是在不同機構申請的。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表示,部分整改轉型不力的從業機構仍面臨較為突出的合規風險。比如,部分從業機構存在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等產能過剩行業或在金融體系內自我循環、“脫實向虛”等問題。
加快監管落地,構建風險防范長效機制
政府人士及專家建議,應加快推進監管落地與合規經營,力爭實現行業全覆蓋。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公開重申,任何金融活動都不能脫離監管體系,不能以技術之名掩蓋金融活動的本質。設立金融機構,從事金融活動,必須依法接受準入管理,準入管理的主體、日常監管的主體和從業機構展業空間范圍應該保持一致。
除政府監管外,風險防范長效機制的構建也需要行業多方共同參與。作為行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平臺,在服務大眾、踐行普惠金融的同時,需要通過完善自身發展與強化風控建設,有效降低用戶交易風險,進而促進風險防范長效機制的建立。(半月談記者 毛振華)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