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版方案98項重點改革任務已完成96項
上海自貿區按下改革“加速鍵”
新年伊始,在位于上海自貿區世博片區的捷豹路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公司中國區域總裁潘慶向前來大調研的浦東新區領導曬出“成績單”,表達了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滿滿;同時也希望上海自貿區繼續發揮先行先試的制度優勢,讓企業將更多的研發、人才等投入自貿區,闖出新天地。
去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上海自貿試驗區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三區一堡”建設全面推進,“三個聯動”取得新進展,“試驗田”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3.0版方案明確的98項重點改革任務中的96項已全部完成。
如今,上海自貿區又面臨將新片區建設成為“特殊經濟功能區”的歷史機遇;按下改革“加速鍵”,跑出自貿新速度,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找到新的發力點
2019年,自貿區新片區當仁不讓將成為上海自貿區的新發力點。這個定位在“特殊經濟功能區”的自貿試驗區新片區,意味著上海自貿區又將迎來歷史性的新篇章。
人們怎會忘記那激動人心的一刻?2018年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習近平稱,將增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新片區,鼓勵和支持上海在推進投資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膽創新探索,為全國積累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從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貿試驗區正式成立之初的28.78平方公里,到之后擴展為5個片區的120.72平方公里,再到如今的新片區,人們清醒地意識到:自貿區新片區并非只是物理面積的擴張,更重要的是功能的拓展和發展的突破。
在臨港地區開發建設管委會黨組書記陳杰看來,定位為“特殊經濟功能區”的自貿試驗區新片區,要解決經濟總量和經濟密度的問題,落腳點應在發展上。“核心是規則構建,核心的競爭力是進一步提升新興產業的發展。”
他認為,新片區應體現出三個“新”:新開放,即從原有的應對現有國際貿易規則,到主動設計、參與國際經濟規則的制定;新經濟,從原有的諸多制度性障礙,到放開手腳推動新經濟的發展;新格局,從原有的依靠自己打開市場,到吸引更多的資源,提升資源配置的能力。
助燃冬天一把火
新春剛過,上海旋即燃起了“冬天里的一把火”。“現在有的企業家和專家說要準備‘過冬’,上海要優化營商環境,率先點燃‘冬天里的一把火’。”上海市有關負責人表示。
上海自貿區作為上海乃至全國改革的“領頭羊”,同樣面臨宏觀經濟速度放緩等挑戰,對助燃這把“冬天里的一把火”責無旁貸。捷豹路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從“2001年到2018年中國汽車銷量及其增長率”的折線圖顯示,盡管公司銷量不錯,但去年開始卻首次出現負增長。“我們仍對中國市場保持樂觀的態度,認為和日本等國際市場的汽車保有率相比,中國仍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公司負責人提出,希望上海自貿區發揮先試先行優勢,為企業減少成本,將更多資金投入到研發中。
寒冬知勁質,盡管大環境形勢嚴峻,但上海自貿區仍克服重重阻力,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數字顯示,2018年,上海自貿試驗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965億元,占浦東新區48.2%,占全市14.3%。實現外貿進出口額1.46萬億元,占浦東新區70.9%,占全市42.8%。社會投資持續活躍,全年新設企業約7200戶,累計新設企業5.88萬戶,試驗區范圍內累計共有企業8.85萬戶,占浦東新區31.1%。外商投資穩步發展,全年新設外資企業近1300家,在自貿試驗區新設企業數的占比由試驗區成立前的5.2%上升至目前的18.2%。
跑出自貿加速度
在上海自貿區,一支進口口紅的上市速度幾乎與原產地同步,這得益于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將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審批改為備案的政策,改革前是3到6個月如今減少到3到5個工作日。
歐萊雅亞太區產品安全與法規有關負責人指著一支最新款粉底棒告訴記者:“這是通過進口‘非特’進來的,而且是亞洲首發,我們非常高興有這個途徑能夠幫助品牌建立更好的產品形象,更加快速走近中國消費者。”
“放管服”,就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這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區的重要內涵。早在2015年,上海浦東新區率先試點“證照分離”,2017年全國10個自貿區同步推進。在上海自貿區,“證照分離”改革已形成完整體系,在全面實施國務院部署的第一批116項改革事項基礎上,全面完成第二批47項改革任務,自主推進35項改革任務,并出臺行政審批告知承諾管理辦法。
正在全市推進的“一網通辦”,在自貿區也是風生水起。“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基本建立,在全市率先實施“一網通辦”,浦東新區327項涉企事項已全部進入網上政務大廳,53%的事項實現不見面審批,47%的事項實現“只跑一次”,實際辦理時間比法定時限壓縮85%。
春江水暖鴨先知,自貿區改得好不好,企業的用戶體驗是關鍵。在一系列制度創新推動下,“自貿區速度”讓企業們拍手叫好,幸福感飆升。企業登記環節審批速度大幅提升60%以上,新設企業實現2天設立、4天開業;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實現帶設計方案出讓24個自然日辦結,不帶設計方案出讓80個自然日辦結;不動產登記從20多天縮減到5個自然日。
改革開放新高地
“如果這款新藥不是在上海自貿區、在張江研發,不會那么快獲得批準。”去年,和記黃埔醫藥自主研發的呋喹替尼膠囊新藥上市申請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這是首個在中國研發并獲批的抗結直腸癌腫瘤新藥。和記黃埔資源副總裁吳振平說起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試點(MAH)制度的實施深有感觸。如今,MAH范圍已從上海自貿區拓展到全市43家單位的68個品種。
隨著上海自貿區制度創新的“良種”播撒,中國改革開放新高地一項項創新成果落地。上海自貿試驗區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在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府職能轉變等方面大膽探索,形成一大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
負面清單帶來的正面效應已經彰顯。上海自貿區全面落實2018版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兩批54項擴大開放措施累計落地企業超過2800家,其中,在38個開放領域實現全國首創項目落地;特斯拉新能源整車項目、穆迪(中國)有限公司等項目的落地,實現新能源汽車、信用評級等開放領域零的突破。好制度帶來好項目。
2018版負面清單實施以來,共新設外資項目601個,吸引合同外資42.3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24.9億美元,分別占新區72.5%、70%、76.9%,占全市20%、19%、34.4%。
歷史新機遇的號角已經吹響,上海正謀篇布局,將通過差別化的探索,加速建設自貿區打造改革開放的新高地。去年11月14日,市委書記李強在上海自貿區調研時強調,要堅持對標國際一流,加強研究、拓寬視野、打開思路,持續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在推進投資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膽創新探索,為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新的貢獻。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上,應勇市長指出,要加大自貿試驗區改革成果復制推廣力度,對自貿試驗區的成熟經驗一條條梳理,盡快在浦東乃至全市復制推廣,放大溢出帶動效應,推動上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再出發,“自貿人”永遠在路上。(宋寧華)
標簽: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