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向社會推出該局主創的微電影《回家》,以輕松、新穎的方式倡議全社會提高安全防范意識。短短幾天時間,這部微電影成了一個“催淚彈”,類似上述評論把“南海公安”微信公眾號變成了一片“淚海”。
截至8月31日11時,僅在騰訊視頻平臺上,《回家》的點擊量就超過36萬。南海公安分局副局長李堅強坦言:“沒想到。”據其透露,有外地公安機關已主動聯系該局,希望將這部微電影作為宣傳資料。
實際上,從政務微博到微信公眾號,再到微視頻的創作,南海公安分局近年一直探索宣傳方式的創新。目前,“南海公安”微信公眾號的粉絲已超過11萬。在今年4至7月的全省政務微信縣級訂閱號影響力排行榜上,“南海公安”作為唯一一個縣級公安政務微信號連續四個月名列前十。
取材真實案件
微電影傳遞安全防范意識
《回家》的故事開始于2008年的夏天,由于哥哥貪玩,弄丟了當時年僅6歲的妹妹馬倩雯。事發后,馬倩雯的父母用盡一切方法,始終未能找到孩子的蹤跡。時間不停流逝,他們卻從未放棄過尋找孩子,依舊堅持在空閑時間派發傳單、舉著尋人的海報到處走訪詢問。
小小年紀的哥哥因背負著丟失妹妹的自責和壓力,未能像普通孩子一樣快樂成長;甚至,母親由于痛失愛女,心里有所埋怨,一直對兒子采取“冷暴力”,讓哥哥變得沉默寡言。
其間,周邊的朋友表示不理解,勸馬家搬離原來的出租屋,重新開始。但是,馬氏夫婦相信女兒肯定會回來的,從未想過離開。所幸,馬家并沒有等來絕望,與他們一同堅持尋找孩子的還有當年經手此案的女民警。
隨著DNA檢驗新技術的引入,社區警官“小南”試著將女童哥哥的DNA信息入庫比對,失蹤8年的馬倩雯終于找到了。
一家四口重逢的場景讓不少觀眾潸然淚下,大家紛紛表示會更加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光,更加珍愛自己的家庭,同時也對公安工作有了不一樣的認知。
廣東堅美鋁材集團公司的李錦儀紅著眼眶說:“我也是孩子的媽媽,很能感同身受,家長們千萬要看好孩子。”
“劇情里一家人8年堅持尋親,到認親時母女相擁痛哭,我也從一路揪心到哭了個痛快。這樣的劇情正是DNA技術的一個應用場景。”觀影的南海公安技術民警分享自己的體會。
《回家》的劇情來源于南海公安分局偵辦的真實案件,而把真實故事改編為鮮活感人的宣傳內容的并不只是這一次的微電影。
據南海公安分局公共關系科副科長王偉杰介紹,該局從2014年開始以典型案件、社會熱點等為題材,拍攝制作各種類型的微視頻,到目前為止,已向社會公眾推出35條安全防范宣傳短片。
其中,在今年初推出的《Hold住你錢袋》MV中,吳啟華、于博等香港一線娛樂明星也欣然助陣。在緊湊的5分鐘里,民警、輔警、退休阿姨等一起演繹了網上轉賬、冒充熟人、中獎交稅、釣魚鏈接等多種流行詐騙形式,向觀眾傳授防騙技巧。
“這些宣傳短片除了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上播出,還借助戶外LED屏、電影下鄉等平臺向外展播,力求覆蓋盡量多的人群。”王偉杰說。
善用新媒介
用微信搶占輿論主陣地
微視頻只是南海公安分局借助新媒體工具做活宣傳的一個小側面。從早些年的“微博時代”開始,南海公安分局已經著力創新宣傳方式;到如今的“微信時代”,“南海公安”微信公眾號成為南海公安面對社會公眾的一個重要窗口。
據王偉杰介紹,“南海公安”堅持以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法規、政策,喜聞樂見的安全防范常識以及警隊正能量事件為主要素材,堅持每天發布原創微信;同時,對于市民關注的重大突發事件以及各類謠言,第一時間發布案情通報和辟謠信息。
2016年12月20日13時左右,南海桂城街道五斗橋發生一男子欲跳橋事件。接報后,桂城派出所迅速到場處置,成功勸說男子從橋上下來,并查明該男子是因為被老板拖欠工資才想不開。孰料,當晚微信朋友圈開始傳播《生死38秒!被環保逼上絕路?五斗橋驚現企業老板跳河自殺》一文,并附上男子跳橋視頻。
當時正值中央環保督察組督導廣東環保,部分因環保不達標被停業整頓的企業為表達不滿紛紛評論,該文迅速被傳播,成為輿論熱點。
獲悉這一情況后,南海公安對謠言進行立案偵查,迅速抓獲散布謠言的嫌疑人;同時,“南海公安”微信公眾號發出《被環保逼上絕路,老板跳橋?這是謠言,造謠男子已被刑拘》以正視聽,引導網民不信謠不傳謠。由于及時處置,輿論事態得到有效控制。中央環保督察組、省委等領導都對此給予肯定。
“南海公安”微信公眾號被網民親切地稱為“小南”。截至目前,“南海公安”粉絲數已突破11萬。今年上半年,“南海公安”每周都進入佛山市政務微信前十佳排行榜;4月到7月,“南海公安”分別榮登全省政務微信縣級訂閱號影響力排行榜第四、第三、第七、第六名。其中,“南海公安”今年4月份作為唯一一個縣級公安政務微信訂閱號躋身全省前十名,并且是廣東地區唯一一個連續四個月入榜的公安微信訂閱號。
見到粉絲數增長,“南海公安”還開辟“小南服務站”在線收集群眾關心的問題,并給出權威答復。不少市民在評論區為“南海公安”點贊:“貼心指引,值得收藏”“方便群眾,服務于民。南海公安好樣的!”
宣傳理念轉型
用群眾喜歡的方式講群眾關心的事
“宣傳就是警力,宣傳就是戰斗力。一篇好網文或一部好視頻,可能勝過千言萬語,勝過千百次傳統的正面宣傳。”李堅強表示,當前網絡普及、通信方式不斷更新換代,80后、90后等年輕人逐漸成為社會主流人群,公安的宣傳手法必須與時俱進,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視頻的沖擊力遠大于圖文,因此我們借微信平臺向外推廣微視頻。”李堅強表示,該局在做宣傳工作時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內容才是群眾關注的?到底什么樣的表現方式才是群眾喜歡的?到底怎樣才能用群眾喜歡的方式宣傳群眾關心的事?
“傳統的宣傳一般是警察告訴你該怎么做,是說教式的,對于現代社會的人群尤其是年輕人來說肯定不受歡迎。我們嘗試從犯罪嫌疑人的角度來做工作,從犯罪嫌疑人如何尋找作案目標、如何實施侵害等方面入手,希望能給市民不一樣的感受。”在題材的選取上,南海公安側重于貼近市民生活,或能引起大家情感共鳴,微電影《回家》就是一個代表。
理念的轉型、對于社會發展形勢的判斷,以及對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工具的研究、運用,讓南海公安分局的宣傳工作有了不少成效。
仍以微電影《回家》為例。首映禮后,人民網、南方日報、羊城晚報、佛山日報、珠江時報、佛山新聞網、騰訊大粵網、新浪網、網易、25小時網、今日南海等多家媒體,南方+、天天快報、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平臺紛紛關注;平安南粵、公安主持人、南海發布、南海教育等多個本地權威微信公眾號也紛紛轉發。通過這些媒體的傳播,引起更多人的共鳴,達到了呼吁全社會共同關注兒童安全問題的目的。
據李堅強透露,目前,各中小學校、幼兒園、南海電視臺等單位都向該局索要該微電影;有外地公安機關已主動聯系該局,希望能將這部微電影作為宣傳資料。
在南海公安新穎的“宣傳攻勢”下,南海不少企事業單位的社會責任感持續攀升。微電影《回家》的拍攝就得到了廣東堅美鋁材集團公司的支持。
今年以來,南海公安分局在全區范圍內組織開展“平安南海大巡講”活動,深入基層宣傳安全防范知識,積極構建和諧警民關系,打造“防范宣傳、收集民意、服務群眾”三位一體的工作平臺,取得較好成效。李堅強表示,該局計劃在線上開展類似的巡講活動。
■延伸
“南海公安”后臺小編:
用“段子”傳達政務信息
通信方式的變化,豐富了原有的宣傳渠道,同時也改變著宣傳的表達方式。“南海公安”微信公眾號在內容編排上除采用傳統圖文方式外,還采用直播、留言互動、視頻制作等形式,而且行文、說話力求突破嚴肅的“官腔”,以貼近群眾、貼近年輕人。在這種“壓力”下,“南海公安”的后臺小編鄭潔茹變身為辦公室的“段子手”。
鄭潔茹是南海公安分局公共關系科民警,也是“南海公安”官方微博及微信的日常維護者。作為官微的“小編”,她每天都會用心編輯每一條與群眾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警務動態”“便民信息”“政策法規”等信息。
“潔茹經常以講段子的形式,以市民喜聞樂見的網絡語言將便民信息傳達給市民。”南海公安的同事告訴記者。
“為了將公安的新媒體做得更接地氣,我需要時時刻刻學習新的表達方式,需要不斷儲備最流行的段子,需要將網絡熱點無縫切入到新媒體編輯。”鄭潔茹說。
微博、微信除了日常的發布,更多的時候還是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據鄭潔茹介紹,每天都有不少市民通過微博或者微信進行“拍磚”“灌水”。例如,市民看到路邊有車輛沒有關好窗,會馬上拍照然后@南海公安問怎么辦?這時,作為小編的鄭潔茹會馬上聯系指揮中心,通過車牌號查到車主,提醒車主回到車上關好車窗,以免財物丟失。
隨著微博、微信的普及,“南海公安”的微博微信成了群眾求助的平臺。親友走失了,會在報警后向“南海公安”微博微信小編求助。收到求助信息,無論當時是凌晨還是深夜,鄭潔茹都會馬上向轄區的值班同事核實該警情的真實性,隨后及時在微博或者微信上發布“尋人啟事”。
據不完全統計,通過這樣的方式,鄭潔茹共為200多名走失人員找回了家人。
數讀
今年上半年,“南海公安”微信公眾號共發布原創微信400多條,其中點擊量過萬的達50多條,微信閱讀總量接近300萬次,環比上升3倍。“南海公安”微信公眾號粉絲數超過11萬,比2016年同期增加了4倍。
今年初至8月底,南海公安分局共開展各類巡講活動425場,由企業員工、志愿者、村居治保主任等組成的“種子學員”延伸巡講活動823多場,覆蓋群眾20萬人次;建立安全防范微信交流群209個,微信解答群眾咨詢800多條,發布犯罪預警1000條,收集舉報線索500多條,利用線索破獲刑事案30多宗,查處治安案50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