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富村舊貌。
改造項目意愿征集取得了99.1%業主的同意。
地處福田中心城區、緊鄰中心公園的華富村東、西區始建于1987年,這里的2000多戶居民最近心里頗有些激動,他們的家園即將迎來更新改造。這一次,主導改造的將不再是開發商,而是政府。
筆者了解到,經過兩個多月緊鑼密鼓的籌備,福田區華富村東、西區舊住宅區改造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項目將于今年9月2日正式啟動簽約工作。作為福田區第一個按照全新模式實施的舊住宅區,該項目在工作模式、工作機制、補償安置標準等很多方面都進行了探索創新,呈現出多個亮點。
99%以上業主同意簽約
“現狀已無法承載對幸福安居的寄望”
華富村東、西區(以下簡稱為“華富村”)改造項目位于深圳中心公園東側,筍崗西路和華富路交匯處西南側。項目目前占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擬改造房屋共40棟、建筑面積約18萬平方米,涉及業主2300多戶。
經過20多年的風吹雨打,已成為老舊小區的華富村無法滿足業主們的諸多需求:小區內配套設施嚴重匱乏,缺少公共活動空間,交通路網不暢,人車混行,部分房屋還存在消防、質量等安全隱患,嚴重影響了業主們的生活質量。
業主們表示,華富村雖然地理位置特別好,周邊有中心公園和筆架山公園兩大市政公園,但配套設施不足、小區綜合環境較差,已經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品質。近些年,業主們紛紛搬離,房屋出租率高達60%以上。“這里的現狀已經無法承載我們對未來幸福安居的寄望。” 有業主說,加快華富村拆除重建改造,成為很多人的共同心聲。
“實在沒有辦法居住下去了,房子外墻掉漆、內墻掉皮,鋼筋都在外面露著。”華富村東區業主王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說,從治安到衛生再到物業管理,小區的現狀都不容樂觀。讓業主們非常頭疼的還有小區的停車問題,“一到下班時間,搶車位就跟打仗似的”,而且華富村東區只有一個車輛出入口,居民的車輛經常塞死在小區里面,需要有人疏導才能勉強通過。華富村東區業主陰女士表示,每天晚上,從小區門口步行回家只需要幾分鐘,但找停車位往往就要花上一個多小時。
多年來,部分開發商和熱心業主也曾嘗試通過城市更新的方式推動小區改造,但始終無果而終。日前,深圳相關政策也已明令禁止開發商擅自開展舊住宅區改造簽約活動,政府主導已成為華富村改造的唯一出路。
福田區政府本著“深耕福田,廣種福祉”的理念,立足公共利益,于2017年6月開展華富村東、西區改造項目意愿征集,取得了99.1%業主的同意。2017年8月,進行項目簽約準備工作,計劃2017年9月啟動簽約。
據介紹,華富村項目按照“政府主導 國企實施 安置房建設人才房建設”模式推進,政府全程主導,為項目提供保障。作為福田區屬全資國有企業,深圳市福田投資發展公司負責該項目,專門成立深圳市福田福華建設開發有限公司作為項目主體,開展簽約、搬遷補償、建設管理、回遷安置等工作,履行國企社會責任。
回遷房可增購
最高可享受約50萬元補助
舊家園即將迎來更新,新家會是什么樣?這成為很多華富村居民關心的問題。
筆者從福田區相關部門了解到,華富村東、西區改造項目回遷安置小區在規劃時,就被定位為要打造成“深圳中心未來家園城市新標桿”,從多個方面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居住品質、完善公共配套。
具體來說,包括保障每戶停車位,華富小學擴建為45班九年一貫制學校,規劃兩所幼兒園,另配建含社區管理用房、社區警務室、社區服務中心、文化活動室、社區服務中心、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社區體育活動場地、郵政所等在內的社區級公共配套設施,滿足居住文化教育、體育活動、休閑娛樂等各方面的配套需求。同時,在施工方面,將選擇國內知名建筑商進行施工建設,確保一流的房屋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在主導改造項目搬遷補償安置方案時,充分考慮被搬遷人合法權益,回遷房建設位置靠近中心公園一側。例如被搬遷人可選擇按照房屋建筑面積1:1.18或套內建筑面積1:1進行回遷安置,保障被搬遷人的基本權益。在此基礎上,給予被搬遷人按照優惠價格增購一定面積的資格,改善居住條件。
另外,在規定期限內簽約及交房的,還可獲得單套按時簽約獎勵、項目整體按時簽約獎勵、單套按時交房獎勵、單元按時交房獎勵、整棟按時交房獎勵等。
福田區相關部門負責人給筆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建筑面積70平方米的被搬遷房屋,最高可獲得建筑面積107.6平方米的安置房(需按規定支付購房款),還可獲得最高貨幣獎勵及補償補助466800元;建筑面積80平方米的,最高可得119.4平方米的新房,最高補助509200元;建筑面積90平方米的,最高可得建筑面積131.2平方米的新房,最高補助551600元。
創新搬遷機制
逐漸形成舊宅改造“福田模式”
2009年,深圳市出臺了城市更新政策,很多開發商進駐舊住宅區開展意愿征集、補償簽約工作,但至今成功改造的項目寥寥無幾。為加大舊住宅區改造力度,各級政府正從政策層面、實施層面不斷加大政府主導的力度。深圳市住建局目前正在積極探索全新的模式和路徑,近期《關于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就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業內人士認為,在這種背景下,福田區推進華富村東、西區改造項目面臨著很多的政策空白,也為探索創新大空間。政府主導的模式摒除了“城市更新”很難避免的資本逐利弊端,在充分保證被搬遷權利主體合法合理權益的基礎上,有利于增加保障房和人才安居房供給。
福田區委、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福田來說,這是一次良好的發展機遇。老舊住宅區改造不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條件,也盤活了土地資源,政府將獲得更多的保障房源,市容環境和片區面貌將有較大改觀,是推進城區品質提升,打造宜商、宜業、宜居的一流國際化中心城區的有力推手。
有關專家認為,與開發商主導的城市更新項目相比,政府主導項目不以逐利為目的,容積率沒有開發商主導的項目高;在補償、規劃等方面,優先保障被搬遷居民的合法權益,完善公共配套;且政府主導項目,只要整體簽約比例達到規定要求,項目不會出現爛尾的情況。
舉例來說,如果按照過去的城市更新政策,補償簽約率達到100%后,項目改造工作才能正式實施,這也導致絕大部分項目難以達成。針對此種現象,華富村東、西區改造項目將采取全新的搬遷機制,在規定的簽約期限內,如整體簽約率未達到90%,項目終止;如整體簽約率達到90%,對未簽約部分,政府將適時依法啟動行政征收,以保障絕大部分被搬遷人的合法權益,確保項目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