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注:2014年3月,劉友法(右四)與印度商工部地區代表進行中印雙邊貿易聯合磋商會)
印度視乎和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印度之于中國是崛起大國,中國之于印度是守成大國。鳳凰財經特別采訪中國駐孟買前總領事、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學術委員、高級研究員劉友法教授分享神秘印度的發展之道。
“馬云幾乎成了印度的救世主”
6年前,到印度投資的中國投資人一個也沒有。如今印度最大的移動支付平臺Paytm超過60%的股份歸阿里巴巴所有,馬云還在投資印度最大的本土電商平臺,60%的中國資本集中在印度的汽車領域,小米每秒鐘在印度生產一部手機……這些都還只是開始。
當前,中國已經累計向印度投資了40.7億美元,只占在印度外資直投資本總額的0.5%,這與中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及印度最大貿易伙伴的身份并不相符,中國企業連續承諾未來幾年要有投資三千億美元在印度。
(圖注:日本街邊商販支持Paytm在線支付)
劉友法認為,中印關系最大的問題是互信和資源的錯配,資源錯配主要表現在各自產業、生產要素優勢的差異,技術輸出的錯配,信息的錯配等等,雙方的比較優勢不能通過合作來實現共贏是多有雙邊關系的挑戰,也是金磚國家為何合作共贏的挑戰。
有人疑問,印度人口眾多,強壯年勞動力占比高,人口紅利后勁足,加上廣闊的市場空間,莫迪的改革旋風,一旦啟動基建項目,搭上世界科技大發展的順風車,經濟將飛速發展,印度能不能是下一個中國?
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從人口方面看,印度很快將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截至2016年底,印度的人口數量為13.24億人,年增長率在2.1%~2.2%,但一個百分點的人口增長要抵消三個GDP百分點的增長,這是印度經濟增速慢的一個原因。
拋開人口方面的因素,再看印度軟件行業,其優勢主要體現在外包服務上,主要是給歐美的大IT公司進行軟件代工,雖然年產值上百億美元,但是這跟我國早期貿易工廠一樣是屬于打工仔,沒有獨立的軟件產業或者信息軟件的產業。印度本土卻極少出現優秀的互聯網公司,近年來的全球十大互聯網公司名單一直被中美企業承包,現在中國的馬云去了,馬云似乎成了印度的救世主。
(圖注:印度硅谷的班加羅爾,從市區通往這片80 平方公里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只擁有一條質量低劣的公路。印度知名科技企業Infosys 必須每年額外花費500 萬美元租賃汽車來解決雇員上下班問題。)
貿易和海外投資方面,2016年,中國海外直接投資(FDI)飆升40%,創紀錄地達到近2000億美元,印度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444.5億美元。2016年,中印貿易總額為700.8億美元,但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了465.6億美元。
在制造業方面,印度當前制造業總體占比24%左右,不及一個發展中的國家的30%到40%左右。莫迪在“印度制造”的框架下明確列出了汽車、電器、通訊、電力等十幾個重點扶植的產業,在這個提振制造業爬坡的過程中,中國是完全可以提供產業技術資本經驗的,中國可以對接印度的制造業、加工業、建設方面的項目,這是我們的優勢。
此外,印度內部嚴重的土地私有化,是城鎮化建設的最大障礙。
(圖注:印度公路上“牛滿為患” 政府計劃監獄改牛棚為神牛打造“養老院”)
2012年我去印度的時候,印度全國的高速公路是187公里,當時從新德里到泰姬陵路段正在拆遷,但是之后整整拆了3年沒有拆完,2015年還沒有開始建。為什么呢?因為印度的土地是私有制,土地碎片化嚴重,比如你講這個山頭是爺爺的,爺爺有四個兒子,給他們一人分了一面;到第三代,每個兒子各有四個孫子,這山又被分成了十六面。你去談判用地的時候,爺爺同意了,兒子估計沒同意,孫子又得說,這地是我的,你得跟我談,就這樣無界限的資產繼承讓你沒法談。
談及印度的交通路況劉友法唏噓不已,“因此在印度的城市不難看見,城市街道中間的馬路遇到一個小廟,你得給它留著,有一棵神樹,你得留著,有一個釘子戶,如果釘子戶不動,旁邊即便是山是湖泊,他不讓你,你通不過去,不能強拆,是真的沒辦法,這就是民主給改革執行的一個控制。”
“這種經濟的懸殊不僅體現在經濟總量和增速的方面,更的是文化、產業結構等軟實力問題造成的,給他100年也不一定追得上中國,”劉友法表示。
現在的印度經濟正處于中國80年代初的水平, 人均GDP位于1500到3000美元之間, 當印度人均GDP超過三千美元時,關鍵在于它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穩定增長,增長的動力是什么值得關注。
當前,2016年中國人均達GDP8865.999美元,排名世界第69位。我們再過幾年中國的人均GDP達到一萬三千美元,實現發達國家人均GDP水平時,所有的周邊國家都要重新審視中國。
“莫迪問我:你覺得我們這兒像深圳嗎?”
“那么莫迪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劉友法在印度的兩次會議上和莫迪有過長時間的交談,他對莫迪的評價是,莫迪是印度的政治家里邊,比較突出的,也是有思路的領袖。
莫迪去過深圳四次,他跟我講,說你一定去看看我的基礎設施,我這個城市改造像不像你們深圳的影子?我去考察了一下,還真是,他把深圳的模式搬過來了,他居然還向我的這個其他國家的政治官員說,你說說我這個州里的,我還需要做一些什么?‘”
(圖注:印度硅谷班加羅爾,技術人才最愛去的印度城市)
劉友法認為,作為一個領袖,莫迪向一個外國政治官員問發展的問題,說明他沒有把別人當做競爭者,這是相當多的國家的政治家中不具備的品格。三年前,印度恰恰最最缺的這樣的人選,一切都是莫迪剛好匹配了,國家黨要找一騎手,他正好是騎手,“所以莫迪這個人他生逢其時,從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下臺以后,印度就沒有出現過能夠在全國都具有旗幟性的作用的領導,他是唯一。”
(圖注:1950年出生的莫迪,印巴戰爭爆發之后,于20世紀70年來成為國民志愿團一員,主要從事地下宣傳工作就緊急狀態和民主議題發表評論。)
有人說,莫迪改革是強勢的,改革不保守。的確,自三年前上任以來,總理莫迪一直試圖提升印度的國際形象,希望將其打造為最佳經商目的地,以擺脫在190個國家中營商環境排名130名次的窘境,其中最大刀闊府的兩項改革包括廢鈔及稅法改革兩項內容。
印度作為聯邦制國家,其28個邦省都有自己標準、法規,使得印度在對外貿易中是最不好打交道的國家之一。“我們山東電解公司,在一個項目上做完了以后有幾套設備出售,它要過六個邦,都需要單獨交稅,如果每個邦都收完稅之后,商品就變為一堆廢鐵,少有貿易價值了。一般情況下中國出口到印度的商品需要交納基本關稅、額外關稅、適用稅、特殊額外關稅、服務稅、增值稅等多種稅費,所以這個投資的環境極大的抑制了商品的流通,”劉友法舉例稱。
(圖注:印度,西孟加拉邦水果批發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7月1日以前印度國內的稅種數量大約超過500個,在新德里檢查站前,每天有超過2萬名卡車司機最長要排上3公里的隊伍等候支付入城費,硬生生的等到卡車上要運送的食品都要腐爛了。
莫迪正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統一的商品和服務稅改,莫迪將用一個統一的增值稅制(GST)取代了以往由國稅、邦稅和地方稅構成的合并稅制,其簡化流程、壓縮成本、刺激流通和銷量, 應該會給印度制造業帶來利好。
另一個廢幣運動是,廢大額貨幣給習慣于現金交易的印度經濟造成了巨大影響,尤其使一些資金密集型行業受沖擊最為嚴重,其中掌控印度經濟的十四大家族企業更是對這一改革心有怨恨。“在印度,要是得罪了這十四大家族,哪怕政治領袖都沒有好過的,甚至可能給暗殺了。”
劉友法稱,“加之新面值貨幣供應緊張很多中下層普通老百姓現實生活受影響,老百姓不樂意了,改革阻力加大,即使是科學的值得沒有民意的支持,也使得科學性跟民主性矛盾對立,莫迪的支持率降低。”
(圖:印度人銀行排隊換鈔票)
“沒有永遠的朋友,但有永遠的利益”
劉友法表示,莫迪政府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國內加薪、食品安全、醫療保險、勞工、稅法都是問題,既要平衡既得集團的利益又要滿足選民對他的高期待,改革難以推進,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當前,整個金磚五國國土面積占全球30%,人口總量約占44%。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50%,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未來十年或綻放更多的光彩。
在全球化背景下,印度也不可能關起門來搞建設,在自身條件受險的情況下,印度需要金磚機制,需要國際支持,需要話語權。
作為金磚國家的主要成員,印度是金磚國家的新開發銀行的第二大股東,莫迪近期知難而退將參與廈門金磚會晤從本質上體現了是印度想發展的。
從印度的基本國情出發,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在莫迪的管理下,印度中期經濟的發展還可以成比例的速度,劉友法表示,未來5-10年不會懷疑印度的發展。
關于印度之于中國的意義,“印度對于中國是一個市場,是中國實現“一帶一路”,兩個百年規劃,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大戰略構想中一個不可或缺的伙伴。用一句老話,沒有永遠的朋友,但有永遠的利益。 ”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