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玉米產業發展變化大 產業鏈風險管理需求迫切

2017-09-21 20:59:19      來源:中國證券報

玉米產業變化深刻 產業鏈風險管理需求迫切

近十年來,國內外玉米產業發展發生了深刻變化。在“第十屆中國玉米產業大會”上,多位業內專家表示,玉米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品種,當前去庫存速度已大大超出預期。此外,在玉米價格完全由市場供求決定后,相關產業鏈對于風險管理的需求十分迫切。

十年磨一劍 產業發展變化大

回顧近十年來的國內外玉米市場,可謂波譎云詭,產業發展也發生了深刻變化。

全國畜牧總站站長、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秘書長楊振海表示,從國際市場看,玉米市場供需形勢受金融、能源、氣候等因素的影響程度越來越深。2008年,美國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機引發通脹問題,推高了國際糧價,隨后,經濟復蘇緩慢,又導致國際糧價下跌。此外,能源價格波動和生物能源消耗對糧食生產成本和價格也產生了較大影響。

從國內方面看,玉米產量從2007年的1.52億噸增加到2016年的2.2億噸,增長44.7%,播種面積從4.42億畝到5.51億畝,增長24.7%,玉米已成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此外,收儲政策在過去的十年也發生了重大變化,臨儲收購從實施到取消,再到實行“市場化收購+補貼”政策,玉米價格從高于配額內進口完稅價到國內外價格逐漸接軌,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國內糧食供求由過去長期供給不足,向目前供需基本平衡乃至階段性、結構性過剩轉變。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農業工作的主攻方向。玉米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也是難點。”楊振海表示,玉米產業鏈條長,覆蓋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具有率先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先天優勢,是培育農業農村新動能的重要增長點。圍繞玉米結構優化,農業部門和相關部門一道,從生產和消費兩端發力,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主要包括“一減三轉”,即源頭減量、過腹轉化、加工轉化、能源轉化。

“隨著玉米價格回歸市場,下游養殖業、玉米深加工行業的成本將顯著降低,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行業熱情。多因素、多行業匯集產生的疊加效應,將加快推進玉米去庫存。由于中國市場容量大,盡管當前庫存較高,一旦市場預期發生變化,庫存消化也會很快。”楊振海表示,同時也要堅持底線思維,把保證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作為改革的根本前提,避免糧食出現大的滑坡,守住糧食安全底線。

產業鏈風險管理需求迫切

大商所副總經理朱麗紅表示,當前我國正在進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對玉米實施“價補分離”政策,玉米價格完全由市場供求決定。因此,玉米相關產業鏈對于風險管理的需求十分迫切。

這也為期貨市場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以吉林云天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例,目前在風險管控方面,已經進行了“保險+期貨”、期權等方面的探索。

“用期貨市場這個工具可以很好地規避市場風險。”據吉林云天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生介紹,吉林云天化一直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規避經營風險,達到降低采購成本、優化庫存、升級銷售模式的目的。2013年、2014年公司做了數十萬噸玉米期貨套保操作,不僅規避了價格風險,還引導企業開展業務。

此外,近年來,在大商所的支持下,公司與永安期貨共同探索保護農民利益的新模式,引入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2014年,云天化合作社“訂單+期貨+場外期權”模式保證了農戶最低收入,并分享價格上漲紅利,發揮了期貨公司風險管理能力,企業通過期貨市場實現風險對沖目標。2015年,探索了糧食銀行+場外期權新模式,在保障農戶收益的同時,化解了“糧食銀行”面臨的市場風險。2017年與永安期貨、人保財險合作探索“保險+期貨/期權+龍頭企業”創新模式,完成吉林省首單“保險+期貨/期權+糧食訂單”的試點項目。

張生還表示,“中央一號文件”連續五年聚焦“農業現代化”,2013年—2017年每年都提到農業現代化規模,尤其是2017年提出,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積極發展適度規模化經營,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通過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多種方式,加快發展土地流轉型、服務帶動型等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新常態下,“三農”的發展趨勢將是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生態化、信息化。(記者 馬爽)

標簽: 風險管理 產業鏈 玉米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