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銀行增推結構性存款等產品 理財不保本將有助于防范金融風險

2018-05-14 16:32:28      來源:中國廣播網

保本理財產品將逐漸退場 銀行增推結構性存款等產品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央行等機構日前聯合下發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明確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2020年底過渡期滿之后,銀行保本理財產品將正式告別歷史舞臺。為適應新規要求,銀行近期做出了哪些調整?誰來接棒“保本理財”?

資管和儲蓄可通過風險承擔者加以區分

事關百萬億元金融資產的資管新規日前露出真容,這意味著頗受普通投資者歡迎的保本型理財產品將逐漸減少。記者在幾個銀行網點走訪發現,前來咨詢的市民絡繹不絕。投資者李女士說,現在詐騙那么多,不敢盲目投資,銀行是最安全、最保險的。投資者陸女士告訴記者:“我們年齡大了,承受能力相應的比年輕人差一些。因為畢竟這一輩子辛辛苦苦就掙這些錢,為養老做一點積蓄。”

不過,這些保本理財產品的屬性顯然與資管本質背道而馳。通俗地說,資管業務就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財”。金融機構不能向客戶保證本金不虧損,更不能保證最后賺多少錢。資管業務運作的資金是投資者委托給金融機構的,不在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中體現,所以是表外業務,最終投資的風險要由委托理財的客戶自己承擔。財經評論員劉戈解讀,資管和儲蓄的區別就在于風險誰承擔。整個新規講的就是一件事:買醋的錢不能打醬油;這個月買醋的錢不能下個月買;而且指定到張三家買醋的錢不能到李四家買醋;讓張三去買醋,不能把這個錢再交給李四去買醋。這個錢顯然是更安全了。

理財不保本將有助于防范金融風險

根據資管新規,銀行理財產品不論是名稱還是合同中肯定不能有“保本”二字,而叫了“保本”二字的肯定不可能是理財產品。對此,北京大學國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李認為,從宏觀角度來看,理財不“保本”更有助于防范金融風險。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雖然看上去他似乎沒有承擔這個風險,但是風險實際上是以一種更隱蔽的形式被各個金融機構吸收,并且傳導至其他方面了。這對于未來金融市場的梳理其實是有害的。

銀行增推結構性存款等產品

不少市民擔心沒了銀行保本理財,就找不到靠譜的理財渠道。其實,不必擔心。首先,資管新規考慮到實際情況,設置了過渡期。2020年底前,在銀行仍然可以買到部分保本理財產品。

另外,新規實施后,大家還可以選擇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或其他風險低的產品。

記者發現,近期很多銀行都增加了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運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投資獲得收益的結構性存款產品。其中,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外資行反應較快,發售的結構性存款產品數量較多。同時,已有多家銀行在本月發售大額存單,而且利率比基準利率上浮50%以上。(楊富江)

標簽: 產品 結構性 存款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