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從一無所有到傲視全球!這個中國造“神器”震撼世界!
1935年,英國科學家沃特森發明了無線電探測裝置——雷達,雷達的發明,極大地推進了現代戰爭的演變,雷達與原子彈、青霉素被稱為二戰時期的“三大發明”。在此后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里,它不僅被廣泛地應用于軍事,更為人類的航海、航天和陸上交通提供了安全保障。在電子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國際形勢風云突變的今天,中國的雷達,能否擔當起構筑國家安全電子信息長城的使命呢?
梟龍戰機配火控雷達 中國神器站上國際舞臺
2017年11月14日9點50分,陜西閻良試飛院。中國研制的很多飛機在正式交付之前都要經過這里的飛行測試。
伴隨著螺旋槳的轟鳴聲,這架搭載了一款新型機載火控雷達的試驗飛機沖出了地平線,緊隨其后,作為本次試飛要探測的數架目標戰斗機也依次出發了,這次試飛的科目是要機載火控雷達在大約3000米高空對100多公里遠的多個快速機動的目標同時搜索和跟蹤并完成武器的模擬發射任務,檢驗雷達的多目標探測威力和跟蹤穩定性。
經過將近三個小時的飛行,執行試飛任務的飛機再次出現在了機場。
臧偉旺是這次試飛的機載火控雷達的設計師,他剛剛就在裝備機載火控雷達的飛機上,實時監測雷達的工作狀況,雖然試飛已經結束,但他還在機艙內和同事對剛剛試飛的數據進行分析。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雷達設計師 臧偉旺:剛才我們飛的主要是多目標試飛,我們載機要對目標機不同的距離、方位進行捕獲,整體今天試飛效果還不錯。
從研發到定型,一款雷達需要經歷成百上千次的試飛,雷達設計師臧偉旺告訴我們,每次試飛和他們相伴的,不僅僅是眼前的這兩臺電腦和雷達傳輸過來的海量數據,還有遇到不穩定氣流時的劇烈顛簸。
臧偉旺:每一次安排,飛行員就要占十個左右,還有總調 指揮,很不容易。我們把所有能想到的,想驗證的東西充分驗證,這樣為下一次再飛,提供一些數據支撐。
試飛階段科研人員雖然很辛苦,但正是通過一次次的試飛檢驗、調整,機載火控雷達的本領越來越強大、身量也越來越輕便。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雷達設計師 袁先明:以前的雷達看起來非常大,單元也非常多。現在雖然雷達的性能提升了,但是整個雷達就非常簡潔,就三個單元,一個天線,一個處理單元,還有一個就是電源。這個雷達是一個最新的雷達,為下一代梟龍飛機研制的雷達。
梟龍戰斗機是我國研制的一種輕型超音速戰斗機,目前已經出口多個國家。袁先明和團隊成員馬不停蹄地試飛、調整,就是為了給最新型號的梟龍戰斗機配備一部可以全方位、全高度、全天候,對多目標進行探測、跟蹤、攻擊的雷達。擁有一款功能強大的雷達,無疑將為“梟龍”系列飛機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增添砝碼,拓展的新局面。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