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奔向“全海深”科考時代(“瞄準世界科技前沿”之海洋科技⑨)
萬米級載人潛器彩虹魚號(研制中)母船張謇號 新華社發
深海探測、深海開發,這是中國深海戰略的目標指向。在任何海域深度科考暢行無阻,業內人士稱之為“全海深”科考。要實現“全海深”科考目標,中國海洋科技工作者必須突破1.1萬米深潛技術,進入世界大洋最深處即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在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深約1.1萬米處的地方,叫挑戰者深淵。
近日,中國深潛技術裝備的發展接連傳來好消息。深海勇士號作為“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4500米載人潛水器總體集成”課題成果,通過科技部組織的驗收,并計劃于明年開始試驗性應用。萬米級載人潛水器研制工作進入關鍵階段,其最核心部件之一,載人球艙繼完成沖壓成型后成功進行了“門窗”開孔。這些標志著中國在深潛裝備的自主研發和創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奔向“全海深”科考時代。
載人深潛
穩步向萬米級挺進
蛟龍號是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而成的載人深潛器,是中國海洋科技的一座豐碑。它作為“863”計劃中的重大研究專項之一于2002年正式啟動。2009年至2012年,“接連取得1000米級、3000米級、5000米級和7000米級海試成功。2012年6月,在馬里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是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之后,蛟龍號踏上了試驗應用航次的旅程,并在深海科考實戰中表現出優秀的性能。
鑒于蛟龍號的研制依托于國際合作,包括載人艙耐壓球殼和一些部件如傳感器、推力器等是從國外引進,這就要求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新一代載人潛水器,于是,4500米級的“深海勇士”應運而生。其建造實現了鈦合金載人艙、超高壓海水泵、低噪聲推進器、液壓源、充油鋰電池、浮力材料等關鍵技術突破,將關鍵部件國產化率提升到超過九成。這表明,中國全面具備了自主研發和制造深海載人潛水器的能力。下一步,中國人把目光直接瞄準了萬米載人深潛器建造,實現載人“全海深”目標,并且形成了民間隊與國家隊兩支并行的攻關力量。
為了早日探索出一條中國萬米載人潛器建造之路,蛟龍號原第一副總設計師、“載人深潛英雄”崔維成在2012年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凱旋后的第二天,就從中船重工702所辭職到上海海洋大學,并組建該校“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啟動名為“彩虹魚”的1.1萬米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研制。他四處奔走募集資金,于2016年3月建成了中國首艘萬米載人深淵器專用科考船張謇號。今年6月底,上海彩虹魚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芬蘭一家公司簽約,雙方將就萬米級載人深潛器彩虹魚號的核心部件載人艙進行聯合研制。在此之前,雙方已經完成了載人艙樣球的研制,并完成了破壞性實驗,進入真艙的研制階段。
就在崔維成探索通過引入民間資本,搭建國際合作平臺,建造萬米級載人深潛器的同時,以他的老同事、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開發部副主任葉聰為總工程師的國家隊也開始了萬米載人潛器的研制工作。作為蛟龍號主任設計師和深海勇士號的副總設計師、總質量師,葉聰可謂載人深潛的“老將”。他透露說,目前,載人艙用鈦合金研制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一種新型高強度高韌度可焊接鈦合金,并完成了載人球艙沖壓和出入口、觀察窗的開孔工作,為潛水器的建造奠定了基礎。此外,研制團隊還要攻克,耐壓構件密封、控制、水聲通信等一系列技術難關。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