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考研似乎越來越成為大學女生的首選。《報告》顯示,在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女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不斷提高。在2007年僅占到48%,到2016年已經增長至55%,提升近7個百分點,女生漸成考研群體主流。
資料圖:自習室貼出的告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此,許諾認為,女生考研比例上升或許和專業相關,文科類專業普遍考研的女生很多。
此外,《報告》顯示,2017年擁有推免資格的高校新增54所,總數達到366所,推免漸成名校招生的主要方式,大量名校推免生占比逼近或超過50%。中國教育在線進行的一項關于推免生高校增加的調查顯示,86%的考生認為推免高校擴容至366所會影響研究生統考生的選擇機會。
專業熱度分化嚴重 “非典型專業”的典型考生
《報告》統計顯示,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合并考試錄取,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出現大面積缺額。山東大學、南京大學等“雙一流”高校,也只完成計劃60%左右。從專業選擇上看,專業區別被進一步放大,各高校經管類專業招生往往超額完成,工程類出現大量零錄取。
然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大學生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在考研中并沒有“按套路出牌”,追求傳統熱門專業。
許諾可以說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大學時,她因為自己的學術興趣從管理學專業轉到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放棄了備受大學生“追捧”的熱門專業。而后她了解到,大部分文博考古機構招聘至少需要碩士學位。“所以我選擇考研一是為了繼續自己的學術理想,二是想要更高的平臺,前者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去改善,但平臺只能從提高學歷上入手”。
劉暢是中國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專業的學生,就業前景非常光明的他卻作出一個令許多人都意外的決定——他要報考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套路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事實上,劉暢從小喜歡武術,來到大學后,他還在學校學習了空手道、跆拳道、中國武術等多項功夫,還曾代表學校在北京市的武術比賽上獲獎。
“武術是我的夢想,從小就對我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武術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應該得到更好的發揚和傳承。我想更好地學習武術并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武術,熱愛武術,從練習武術的過程中受益。”劉暢說。
另外,“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以下簡稱“骨干計劃”)自2006年首屆招生以來,已為民族地區培養了3.7萬余名少數民族骨干計劃研究生, 2017年起,各高校錄取的“骨干計劃”新生將直接進入招生學校進行基礎強化學習,不再單獨安排強化基礎培訓。
森巴提·阿山是北京物資學院金融專業的大四學生,作為一名哈薩克族姑娘,她報考了中國最好的民族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的研究生。她說,自己身邊考研的人也越來越多,再加上自己是跨專業考生,困難要更多一些。為了穩妥一些,她決定報考少數民族骨干計劃,避開和統招同學們的競爭。
“我的本科學校,就業競爭力不那么大,沒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所以選擇考研。少數民族骨干計劃是和同生源地的、考同一學校的人競爭,今年新疆報中央民族大學的同學大概有160人,最終錄取12人,競爭相比統招來說沒那么激烈。”森巴提說。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葉雨婷 實習生 竇紅飛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17年12月25日 09 版)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