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當模特,探索中西結(jié)合新畫法
油畫講究以畫寫實、畫出人物真實的面貌,但萬里又十分喜歡中國傳統(tǒng)的東西,所以他的畫,在以畫寫實描繪人物肖像的同時,又有意地把中國山水作為背景,進行一些融合的探索。萬里的畫室墻壁上還粘貼了打印的宋畫,有山水、有人物。“我不會畫中國畫,粘貼這些宋畫是為了汲取中國畫的元素。”萬里說。
“我畫了我女兒第一張油畫,就覺得她形象很好,一個小青花的背心,頭上扎了一個小髻兒,很有中國傳統(tǒng)兒童的氣質(zhì)。我就想到利用中國元素的豐富畫面,把孩子的氣質(zhì)融合進去。在這個基礎(chǔ)上能做到融合,就是一種不一樣的風(fēng)格的出現(xiàn)。”萬里說,把女兒作為繪畫題材的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莊老師的很多提點,因為中國目前沒有這方面的探索,更多的是像徐悲鴻、林松年這樣對中國“意象”的探索。
“這種中西結(jié)合的探索看似簡單,實則難度很大。”萬里說,因為畫人的時候,原來是有立體感的,一旦加了線條進去,如何融入變成一個統(tǒng)一而不突兀的畫面,很有難度。
為了更好地找到感覺,萬里會看一些宋代名畫,利用其中的元素,把具有東方韻味的東西融入進去。
在探索中,萬里也慢慢找到了融合的技巧。“這樣的探索我會繼續(xù)走下去。”
一筆筆勾勒,用畫記錄對女兒的愛
萬里的工作室里,擺著很多朵朵的肖像,畫中的女兒穿著傳統(tǒng)的中式服裝,扎著小髻兒,或手捧竹葉,或低頭凝思,或撲戲蝴蝶。
由于孩子年紀比較小,活潑好動,不能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萬里采取先拍攝照片再根據(jù)女兒的神態(tài)和動作進行創(chuàng)作。
在畫撲蝶的時候,朵朵4歲,當時在她面前擺了一個玩具花,她準備抓花的時候抓拍下來。萬里借鑒了清代郎世寧的《百蝶圖》,把原作的元素打散,重新進行構(gòu)圖。
“一幅55厘米×30厘米左右的小頭像需要畫一個月。”萬里對紫牛新聞記者說:“孩子的衣服是我買的,發(fā)型是夫人弄的,剛開始的時候各種嘗試,后來熟練了就把衣服的紋理和傳統(tǒng)的花紋填進去,一筆筆勾出來,很耗功夫,有時候就像自己設(shè)計一件衣服了。”
3年來萬里給女兒畫了15幅畫,其中14幅畫的是大女兒。他說,“小女兒拍了兩張就不肯拍了,相對比較活潑,以后也考慮讓她們在一起玩,然后拍下來。”
一幅幅作品下來,每一筆里面都飽含著他對女兒成長的欣喜。在他的畫里,女兒美得像仙女,而在他的眼里,藏著那個年紀最真實的快樂。“我會繼續(xù)畫女兒,一直一直畫下去,直到畫不動為止。”(紫牛新聞記者 任國勇 實習(xí)生 殷嘉惠 文/攝)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