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月亮”之夜
2018年1月31日,北京市朝陽區,記者記錄19:40至20:58的月食過程。(拼圖) 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1月31日,北京天文館廣場,市民利用各種望遠鏡觀看月亮。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1月31日,鳥巢,一位游客在溜旱冰,一輪“紅月亮”掛在半空。(二次曝光)。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1月31日,北京蓮花橋,燈籠背后藏著一輪真正的“超級月亮”。(二次曝光)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1月31日,景山公園,天文愛好者用手機軟件預測月亮從地平線升起的位置。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時間:2018年1月31日 地點:全國大部分地區 事件:“紅月亮+超級月亮+藍月亮”三大天象同時亮相
昨晚,月全食、“超級月亮”和“藍月亮”三種天象同時在夜空亮相。
傍晚剛到,北京天文館廣場就擺出了8臺天文望遠鏡。每臺望遠鏡旁都有一名工作人員指導如何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并悉心教導觀眾拍攝。從19時到22時許月全食結束,共800多名市民前來觀看。
“我們18時30分就開始調試機器,這次月全食在中國大多數地方都能觀測到,北京的氣象條件也非常利于觀測。”現場工作人員說。
現場也來了很多小朋友。果果(化名)只有六歲,在實驗二小上一年級。“月球上有不同地形,你看到的位置可能是柏拉圖環形山,那些深顏色的是月海。月食從月球東方開始,注意看月球左下角,就是望遠鏡里的右下角,那里是不是已經開始變暗了?天狗就是從那里開始吃月亮。”工作人員耐心地給果果講解月食知識。
19時50分左右,即將“食甚”,也就是即將出現“紅月亮”,排隊的人多了起來。因天氣很冷,每個人的觀測時間縮短。有的小朋友意猶未盡,工作人員會拿出自己的雙筒望遠鏡讓他們再多看一會兒。
除了看“紅月亮”,還有人架起單反相機用慢門拍攝月食全過程。中國傳媒大學的曉凡老師就是其中一位,用他的話說叫“拍串兒”。“我在傳媒大學開設了追星課程,給同學們普及一些科學知識。這次拍回去給他們看看,鼓勵他們也拍一些天文現象。”
■ 簡介
紅月亮:月全食時,地球大氣層將太陽光中波長最長的紅光折射散射到月面最多,從而出現“紅月亮”。
超級月亮:北京天文館天文專家寇文解釋說,滿月時月亮離地球比較近,“看起來”比較大,這就是所謂的“超級月亮”。
藍月亮:寇文介紹,藍月亮并不是顏色變成藍色。月圓周期是29天半,有可能一個月出現兩次滿月,第二次滿月就叫“藍月亮”。(記者 李玉坤 王俊)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