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食藥監局發布食品安全警示 淡水魚生吃有風險,喝酒蘸芥末吃大蒜均不能殺死魚內寄生蟲
近日,網上一直播平臺流傳一段關于在淡水魚身上出現寄生蟲的視頻,引起圍觀群眾對淡水魚食用安全性的疑問,淡水魚應該怎么選購和保鮮?怎么加工才吃得安全和放心?為此,市食藥監局有關負責人為市民支招。
據介紹,淡水魚是指生活在鹽度低于千分之三的內陸淡水中的魚類。我國現有淡水魚有1000余種,且以養殖青、草、鰱、鳙四大家魚而聞名世界。
資料圖
如何正確選購鮮活淡水魚?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淡水魚一般以活魚流通供應市場,消費者習慣購買活的淡水魚;也可購買冰鮮淡水魚,其特征是魚體完整(體表有粘液、鱗片緊密且齊全、肛門凹陷未破肚)、肌肉有彈性或伴少許僵直、眼球飽滿透明、鰓絲鮮紅、氣味正常;或者購買冷凍的淡水魚,除魚體凍結外,其質量要求與鮮活魚體基本一致。
如何有效保鮮保活淡水魚?該負責人告訴記者,降溫、增氧、凈化水質是確保存活的有效手段,如暫養一段時間可適度改善養殖淡水魚的食用品質。“建議在魚體游動不足,翻肚上浮等現象出現前,進行即殺、處理,洗凈后食品袋包裝,存放于冰箱冷藏室盡快烹煮食用。購買的凍魚如暫時不食用,可用食品袋包裝后保存在冰箱凍結室,但不宜久放。夏秋高溫、高濕季節,淡水魚不宜保活且污染細菌容易滋生繁衍,需特別注意淡水魚保活和鮮度質量控制。”
資料圖
淡水魚如何加工消費才合理?記者了解到,部分淡水魚類內臟有毒,尤其是魚膽不可食用,其中含有大量的膽鹽、氰化物、組織胺,如果誤食將會造成腎臟衰竭或肝臟病變,嚴重的更有生命危險。“因此,淡水魚一般即殺放血,去鱗片、鰓絲,剖肚、去內臟。民間關于’生吞草魚膽可以明目‘之說不科學,群眾千萬勿以身試險。”該負責人提醒。
另外,淡水魚洗凈后可采用多種方法烹飪、盡快食用,其中以魚表涂抹小許食鹽、料酒,與蔥絲姜片一起清蒸為最佳;鮮度欠佳的淡水魚可考慮油炸、紅燒等烹飪制作;凍魚需解凍,然后按照鮮活魚制作方式進行。
資料圖
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強調,值得注意的是,淡水活魚感染肝吸蟲比例較高,順德、廣州等魚生流行地,每年都有因食用魚生感染肝吸蟲病的病例。吃含有肝吸蟲囊蚴的魚肉易患肝吸蟲病,吃生的或半生的淡水魚、蝦、螺,比如魚生、魚生粥、打邊爐等是感染的主要原因。“必須知曉的是,吃生魚片的時候,即使喝高度酒、蘸芥末、吃大蒜均不能殺死魚肉內的寄生蟲。因此,建議消費者切記不生吃淡水魚,烹飪時要燒熟煮透、徹底殺滅寄生蟲,降低感染寄生蟲的風險。”
另外,該負責人介紹,淡水魚體中出現寄生蟲與水體等環境有關,感染肝吸蟲病還與案板、刀具、容器生熟不分有關。因此,為降低安全風險,建議群眾加工過程中,注意生熟分開。
市食藥監部門在“食安珠海”微信公眾號以及政府網站等定期推送科普知識及消費警示,市民可關注和閱讀。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