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八旬老人義務磨刀剪16年 曾制造過米格-19戰斗機

2017-11-28 10:59:00      來源:北京晚報

八旬老人義務磨刀剪16年 曾參與制造戰斗機

點擊進入下一頁

造戰斗機的老鄭義務磨刀16年

“磨剪子嘞~搶菜刀”,這拖著長音的吆喝聲曾經響遍北京的大街小巷,如今這手藝活兒越來越少見了。不過,住在豐臺區東高地街道六營門社區的居民們,每個月卻還能享受到這種特殊服務,一群平均年齡73歲的活雷鋒定期來這里給居民們“磨剪子搶菜刀”。而這支雷鋒隊伍的發起人、83歲的鄭振祥老人的那雙手,竟然曾經制造過米格-19戰斗機。

從2001年開始,16年來,鄭振祥老人不光自己免費為居民磨了2000多把剪子、菜刀,還帶出了一群“磨刀匠”。

16年義務磨刀剪2000多把

“這剪子一到尖兒這兒就剪不動,能磨好嗎?”70出頭的杜雯君舉著一把黑黢黢的剪子來到鄭振祥的條凳前。正磨著菜刀的鄭大爺抬眼看了一眼:“刃偏了,你在刀尖兒那兒磨狠點兒!”“得嘞,我先磨著,待會兒你給看看!”杜大爺坐回到自己的條凳前,又開始在油石上磨了起來。

在豐臺六營門社區居委會活動室內,一溜兒排開四把老式的長條凳,條凳上坐著的都是老爺子,在磨刀石上磨著刀剪。鄭振祥的磨刀石已經明顯凹下去了一個大大的弧度。這已經是他16年來用過的第四塊磨刀石了,前三塊都已經被磨斷了。

說起義務給大家磨刀磨剪子,還得從2001年說起。鄭大爺回憶說,那時候社區居委會換屆,上來的都是年輕人,服務態度熱情,辦事兒特別利落,已經退休多年的他就想發揮一下余熱,也為社區做點兒事兒。

“我們東高地大多是航天人,老年人多,過日子比較精細,磨個刀啊剪子什么的經常找不到地兒。”鄭大爺說,他和當時的社區干部一提議,想成立學雷鋒志愿服務隊,義務給大家磨菜刀、剪子。

當時居委會并沒有這部分經費,鄭大爺就從家里把自己磨冰刀的磨刀石拿出來,磨刀用的長凳也是自己去舊貨市場淘換的。又拉上兩個給人義務理發的老伙計,六營門社區學雷鋒志愿服務隊就這樣成立了。

“那時候排大隊,聽說我們義務磨刀磨剪子,居民都來了,我印象特別深,有個居民帶來了5把菜刀3把剪子”,鄭大爺告訴記者,那時候居民怕我們的雷鋒隊伍“三月來四月走”不能堅持,都想趕著磨了,我就跟他們拍胸脯保證了,我們會一直為大家服務的。

“磨剪子磨刀的,就跟瞧病一樣,到我這兒就是住院,磨好了就是出院,剪子松了緊了,尖掉了,刀錛了,我都能給它治得好好的。”雖然都是自己琢磨出來的竅門,可鄭大爺對自己的手藝特別有自信,用他的話說:“米格-19咱都給造出來了,還對付不了這小小的刀剪。”

磨刀的手原來造的是米格-19戰斗機

好多人沒想到的是,鄭振祥60多年前竟然是修飛機的,還參與了中國主戰機一代機“米格-19”的制造。

老鄭和飛機結緣是在1953年。中學畢業的鄭振祥進了技校,“學的是機修,那時候可從沒想到過自己會和飛機、航天飛機有什么接觸。”鄭振祥畢業后被分配到了沈陽的飛機修理廠,也就是112廠,進廠就在5車間,從事飛機彈射方面的工作。

“那時候戰斗機的機艙蓋是前后推拉的,從后面裝上去的,如果遇到危險需要跳傘,第一步就得先把天窗蓋彈射起來,不然飛行員座椅一彈起來不就撞上了么?一秒鐘就得彈起來!”鄭振祥那時候負責的就是彈射部分。

1957年,北京的211廠技術工人能力不足,飛機修理任務完不成,就從沈陽112廠借人。“本來是4月份來、7月份走,結果我這一借就是有來無回,在一張紙上寫了個一句話申請:‘我愿意留在北京211廠工作’。3天后調令就下來了,回沈陽辦了個手續就正式落戶北京211廠了,一干就到退休。”鄭振祥說。

1956年211廠開始轉航天,而鄭振祥他們幾個則是1959年最后一批轉航天的,因為他們一直在制造米格-19,這是我國主戰機一代機。

“一開始我們就是修飛機,抗美援朝下來的飛機,來了先分解,里面儀表什么的都得換,后來就按照蘇聯的圖紙自己制造米格-19。”回憶起那段時間鄭振祥神采奕奕。“總裝那兩架米格-19用了半年多。”鄭大爺回憶說,除了彈射部分,他還負責完成駕駛艙的氣密。

“駕駛艙得是密閉的,座艙就那么大,人到里面坐都坐不踏實,作業面特別狹窄,有時候一個螺絲釘1小時都擰不上去,我那時候是1300度的大近視。駕駛艙里有成千上萬個螺釘、焊接點什么的,要保證氣密性,全憑人在里面聽。當時把艙蓋蓋上,我蜷縮在里面,用冷氣罐往駕駛艙里面加壓,然后聽哪兒漏氣、補上,有時候明明知道漏氣就是聽不到具體的點位,一兩天在駕駛艙里蜷縮著,就為了找一個漏氣點。當時足足用了10個大冷氣罐。”

到1959年,鄭振祥他們終于交付了兩架米格-19,隨后也轉入了航天系統。鄭振祥被抽調去學電工,當維修組組長。“轉航天后5車間負責的是火箭的中段大圓筒生產,為了火箭飛得遠,圓筒得非常薄,在薄的同時要保證堅固,就得給圓筒加‘筋’,要用到很多大型點焊機,那時候邊學邊干,我們維修組就是要保證所有的設備正常運轉。”鄭振祥當時參與了東風系列戰略火箭的生產,到1980年又被抽調去負責大型設備、部件吊裝的車間任組長,一直干到了1995年退休。

“只要我能磨得動,就會一直為大家服務”

磨剪子搶菜刀,16年一晃而過,鄭振祥也從當初的67歲“小老頭兒”磨到了現在的83歲“老老頭兒”,這支學雷鋒志愿服務隊已經發展成了學雷鋒志愿者聯合會,涵蓋了理發、刮痧、量血壓等眾多志愿服務項目,鄭振祥也帶出了十幾個徒弟,從2014年開始還把“磨剪子搶菜刀”的服務輸出到了別的社區,連社區居委會干部都給培訓出師了。

“從2014年開始我們就每月定期到東營房、萬源東里社區提供志愿服務,在萬源東里,每月是5號服務,第一次去,那隊排的,半天我們磨了80來把,我一人就磨了25把,從上午9點到11點,就沒歇口氣。”鄭大爺說,這證明我們的義務服務是有需求的,磨剪子搶菜刀也是有價值的。

16年的志愿服務中,鄭振祥就今年請過一天假,有一次做白內障手術,術后第二天正趕上志愿服務日,鄭振祥還是來到了活動現場,沒干活,看著別的志愿者給大家磨剪子磨刀。“社區特別支持我們活動,現在連2018年義務活動的日子都排好了!”

“老伴兒反對,兒子也勸,說我那么大歲數了還干什么啊!”家里人并不太支持鄭振祥磨刀剪,畢竟歲數大了,年輕時候艱苦的工作環境也讓他的腰椎、頸椎都留下不少問題,心臟也不是很好。

“你們說你們的,我也不反對,就是到時候就干我的去!社區居委會這么支持我們學雷鋒,我們不能斷了!從75歲開始我就制定了自己的3個‘5年計劃’,如今已經實施到了第二個5年計劃,寫我的篆書磨我的刀,還能干幾年不知道,反正身體允許我就要干到90歲,坐著輪椅我也來,只要我能磨得動,就會一直為大家服務!”鄭振祥的臉上一直掛著和煦的笑容,他用他自己的行動傳遞著溫暖與快樂。

本報記者 孫穎 文并攝

標簽: 戰斗機 義務 老人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