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小區地下空間公益性再利用:種蘑菇 辦燈展

2017-12-27 11:37:43      來源:北京晚報

點擊進入下一頁

華嚴北里57號樓地下空間成了食用菌種植基地。

小區地下空間公益性再利用令人大開眼界

種蘑菇 辦燈展 妙招真不少

2017年的《我們日夜在聆聽》欄目持續關注了地下空間治理、背街小巷治理、共享單車停放等問題。尤其是地下空間,從單純治理轉換為公益利用,不僅解決了大家擔心的安全隱患問題,也通過改造為社區居民找到了新的活動場所。

地下不安穩 居民最擔心

今年6月,東城區聚龍花園小區的居民們反映,小區居民樓的地下空間住的租戶越來越多。記者實地走訪時看到,在這個地下室里,有數十個隔斷間,如迷宮一般:私拉的電線、自建的廚房……當時小區地下空間的租住人數為400余人。

我們對居民們反映的問題進行了報道,在區民防局、綜治辦、東直門街道辦事處緊密配合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隔斷墻拆除了,安全隱患也消失了,大家都很滿意。

南池子大街101號院位于南池子歷史文化保護區和太廟文物保護單位建設控制帶內,院子里曾多次出現違建、私挖地下室的問題。今年8月,院子里一處長期堆放的渣土引起了居民們的注意,經過仔細檢查,大家發現渣土下有一個地下室入口。地下室深約3米,內部面積大約30平方米,被相關部門認定為違規開挖的地下室。鑒于這種情況,執法人員對院內正在進行的施工叫停,相關部門對產權人、設計方、施工方進行約談,制定了回填方案。本欄目持續關注著101號院的變化,直至“塵埃落定”,居民們也紛紛叫好。

轉變新觀念 不能總空著

居民樓地下空間,一般分為普通地下室和人防空間兩種類型。今年,北京市住建委的一組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今年,為期3年的地下空間綜合整治行動很見成效,整治行動所針對的是本市2193處違反規劃用途的散租住人普通地下室。

地下室租住人的問題解決了,更多人又有了疑惑,經過治理以后,騰出來的空間該用來做什么?

很多人認為,地下空間就應該一直空著,實際情況則不然,空著不用,地下空間可能出現的漏水、設施破損等諸多問題無法在第一時間被監控到,遇緊急情況,人防空間的狀況可能無法達到要求。該如何再利用,同時讓市民滿意,一直是相關部門在積極探索的問題。

公益性利用 花樣還挺多

除了把地下空間還原成存車棚、改造成活動站以及物業辦公室外,還有哪些新方法更讓大家拍手叫好?記者走訪多個社區的地下空間后發現,地下空間的公益性利用令人腦洞大開。

朝陽區華嚴北里社區57號樓地下空間被改造成食用菌種植基地,在這里種植蘑菇的是安華學校的孩子們。安華學校是一所特殊教育學校,食用菌種植基地的出現,讓智力障礙的孩子們有了更多的實習就業機會。校長龍建友提到,孩子們放學后,在離家最近的地方,通過簡單勞動體現自我價值,讓孩子們活得有尊嚴,是學校開辟食用菌種植基地的根本原因。

每年的燈會是安貞西里社區的一大特色,居民們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變廢為寶,制成各種題材的花燈,每年燈會過后,這些精美的花燈作品如何存放是個問題。小區25號樓的地下室曾經有過群租問題,經過治理后,地下空間被改造成了花燈展陳室,居民們的作品分不同題材,在展陳室內的8個展廳內進行展覽,定期還有專家來教居民們制作傳統花燈的方法。還有更多社區把地下室打造成了小區的閱覽室、小博物館等各類場館,服務于社區居民。

2017年,在相關部門的努力及媒體的持續關注下,曾經令人頭疼的地下空間出租問題,經歷了從隱患到治理,再到合理利用的蛻變過程。

本報記者景一鳴

文并攝

標簽: 燈展 公益性 蘑菇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