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河南小伙騎行1000多公里返鄉 “單車大軍”成春運新風景

2018-02-07 14:15: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伙騎行1000多公里返鄉 “單車大軍”成春運新風景

小伙騎行1000多公里返鄉“單車大軍”成春運新風景

張少洋在騎行返鄉途中與隊友在積雪上凹造型拍照 張少洋提供

轟轟烈烈的春運“大潮”正“來勢洶洶”,就在不少人為回鄉搶票忙得焦頭爛額之時,在浙江工作的河南小伙張少洋卻選擇了一種頗為“拉風”的返鄉方式——自行車騎行1000多公里回家。

“春運火車票一票難求,而有輛單車其實就能出行,還能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條特殊的回鄉之路雖然艱辛,但在張少洋眼中,卻是一個十分難得的經歷,騎行途中,他在朋友圈分享了回鄉體驗——“騎行中歡聲笑語,打雪仗、看雪景、雪地烤火、支鍋煮面……一路雖辛寒,但痛并快樂著。”

張少洋參加騎行活動 張少洋提供

張少洋參加騎行活動 張少洋提供

簡裝出行 漫漫回家路“痛并快樂”

張少洋出生于1996年,老家在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目前在浙江省瑞安市工作。往年,張少洋返回河南老家,要先乘坐約18個小時的火車到達安徽亳州,隨后轉乘大巴車前往鄲城。

此次,他的回家之路必將更曲折,但卻充滿意義:2月初,他在杭州與另外幾名騎友一起出發,加上溫州到杭州的騎行里程,他合計需騎行1000多公里,總耗時10來天,每天騎行6到7小時,晚上則住沿途賓館,預計在2月10日左右到達老家周口。

由于負重騎行不便,張少洋只攜帶了洗漱用品、換洗衣物等簡便行李放在騎行車上。記者通過電話聯系張少洋時,他已按照原定計劃騎行到達安徽省廣德縣一帶,由于浙北一帶仍有雨雪天氣,騎行過程較為艱辛,但他一路與同行的“騎友”苦中作樂,途中也發生了不少趣事、樂事。

在雪地上舉行小型“篝火晚會”,用戶外爐具煮泡面當晚飯,與積雪堆成的小狗合影,在雪地上凹造型拍照……這一切對于張少洋來說,更像是與朋友在異地的短途出游,讓他意猶未盡。

“我從小就有單車夢,小時候每天放學后最開心的就是和伙伴們去村后樹林里騎車。單車帶給我快樂,我喜歡飛馳在路上,喜歡風從耳邊吹過的感覺,騎行讓我感受到了自由。”張少洋常常會在周末來一場短途騎行,溫州的山山水水,他基本都走遍了。

張少洋所在的騎行小分隊中,2個人的目的地為河南周口,另外2人則要前往湖北襄陽。張艷萍是這支騎行隊伍的小領隊,在她看來,張少洋青春洋溢,對生活充滿熱情,是一個很有活力和想法的年輕人。她告訴記者,小分隊出發前已基本設定了騎行路線,目前騎行基本按照計劃進行,騎行隊伍每日約前進80到100公里,較為順利。

騎行返鄉 “單車大軍”為春運增色

事實上,這是張少洋第一次選擇以騎行的方式回家過年,而他騎行回家的“單車夢”得以實現,則緣于一場名為“春騎中國”的活動。2017年11月初,張少洋在騎行論壇上看到“春騎中國”活動通知,毫不猶豫地就報了名。經過各項測試后,他順利成為該活動001號“春風騎士”。

據“春騎中國”發起人、浙江蘭溪人諸葛齊介紹,“春騎中國”是號召青年以騎車方式返鄉,在旅行中欣賞各地美景的一種獨特現代運動方式,該活動始于2016年春節,第一屆活動只有北京、上海、深圳3個出發站,僅108人參與,本屆活動出發站已擴展到國內20多個城市,參與人數增加到了1.5萬人。

諸葛齊告訴記者,本屆活動參加者主要分為3大類:在校大學生、自由職業者以及異地商會成員,其中“90后”占到了80%以上,年紀最大的是一名與兒子相伴騎行的“60后”爸爸;從男女比例上來看,雖然男性仍占絕大多數,但相比往年,女性有了明顯增加。

當下,大多數人選擇汽車、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回鄉過年,而這支“單車大軍”無疑成為了春運中最獨特的風景之一。

據了解,參加騎行活動需要準備的騎行裝備包括自行車、馱包、頭盔、手套、防寒服等,考慮到爆胎等突發事故,騎行者還需自備修胎片、備胎等應急物品。為了降低出行風險,騎行活動還引入了“屋伏石”等單車服務平臺。出發前,騎友們要根據騎行軟件,提前規劃好相應路線,在部分路段中,來自不同出發站的騎行隊伍還將交接同行。

“我們傳承文化,又創造了新的春運文化。”諸葛齊表示,運用互聯網思維與平臺,把自行車從單一的交通工具變成一種大眾文化創意的道具,“春騎中國”活動正賦予著回鄉之路更多意義。(見習記者 潘沁文 通訊員 王亮)

標簽: 春運 小伙 騎行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