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濟南六旬老人低價理發幾十年 白首相交成莫逆

2018-02-11 14:11:36      來源:山東商報

濟南老人低價理發幾十年 白首相交成莫逆

龔友成正在給一位老人理發,幾個老人圍在一旁等待 記者陳晨攝

在街頭理發這件事,65歲的龔友成已經干了幾十年。給他人理發既是龔友成的職業,也是他的樂趣。通過在街頭給他人理發,他交到了很多朋友,也讓前來理發的人,互相之間成了朋友。

濟南一條胡同里的理發攤上,發生了很多故事。有多年不見的老街坊在此重逢,有搬到遠方的朋友堅持回來理發……這些故事還從理發攤上發展到了理發攤外,因為龔友成會對行動不便的老人進行上門理發的服務。記者陳晨

歷史

上午10點,太陽升起的角度剛好讓陽光灑滿信義莊南街的一個角落。

一棵粗壯的楊樹下,路沿石外側停放著幾輛電動自行車,路沿石內側七八個包裹嚴實的老人圍在一起聊天,有的雙手抱在胸前,有的雙手插在口袋中,有的坐在墻角的馬扎上看報紙。

被圍在最中間的是理發師傅龔友成,他今年65歲,頭發已有大半花白。“從二十幾歲就開始給人理發,到現在已經有幾十年了。”龔友成說,下崗前,他是一家工廠的職工,從那時候起他就免費為同事理發。“那時候不收錢,就是想著方便大家。”龔友成說,后來工廠效益不好,他下崗后開始干起專職理發師,“也算是個工作,掙點錢養家糊口。”

早些年,位于濟南市市中區的信義莊南街附近有個集市,龔友成就把理發攤擺在了集市上。

李先生找龔友成理發已有幾十年了,“我現在65歲,從三四十歲起就找龔師傅理發。”李先生指著信義莊南街南側的一排樓房說,那時候這些樓房還沒有建好,東南方向有個大露臺,龔友成的理發攤就在那個露臺上。

“有一次我來這邊買菜,看著有個理發攤,就去理了一次頭發。”李先生說,他覺得在這種街頭理發攤理發比在理發店內更方便,“坐下就開始理,我的發型簡單,五六分鐘就能理完,回家自己再洗洗頭發碴就好了。”

集市取消后,龔友成的理發攤換了好幾個地方,“2000年的時候把理發攤擺在了信義莊南街的這個角落里,到現在已經是第18個年頭了。”

排隊

臨近年下,前來理發的人越來越多。

2月7日上午,一位老人騎著電動車從此處經過,看到龔友成身邊圍了一群人后,他停下電動車詢問,“這么多人呀,還要等多長時間呀?”龔友成看了一眼身邊圍著的七八個老人,估算了一下時間說,“還得等一個小時呢。”

老人聽聞后笑了笑,重新騎上了電動車,朝龔友成揮了揮手說,“那我明天再來吧,明天早點來。”龔友成也笑著朝老人揮了揮手。

除了惡劣天氣,龔友成每天上午八九點鐘就會來到這里。一輛老式自行車,車筐內一個裝滿理發工具的帆布包,一把綠鐵皮暖壺,還有一個笤帚和垃圾袋,再加上頭發灰白的龔友成,這幾乎就是這個理發攤的全貌。每天早上五六點起床,龔友成說,他先去家附近的公園鍛煉一會兒。回家吃完早飯后,龔友成騎上自己的自行車,從報攤買上兩份報紙,十幾分鐘的車程便可到達信義莊南街。

“臨近年下,來理發的人越來越多,但平時也幾乎不斷人。”根據理發人數的多少,龔友成一般在中午12點到下午1點之間收攤,“回家吃個午飯,下午休息。”

進入冬天后,雖然龔友成大多選擇在陽光正好的日子出攤,但嚴寒的天氣讓他長期暴露在外的雙手凍得紫紅,“這么些年,習慣也就好了。”龔友成說。給一位老人理完發后,下一位老人自動坐到龔友成身前的椅子上。龔友成將白色的圍布圍到老人身上,開始用推子給老人理發。剛理完發的那位老人站在一旁,低頭拍了拍頭發碴,拿起掛在墻上的帽子戴上,隨后從口袋里掏出了5塊錢交給了龔友成。

交友

前來找龔友成理發的,以中老年男性居多。一位在排隊的老人說,來這邊理發的都是“白頭發”,“‘黑頭發’沒有愿意來這里的。”

龔友成身邊的老人換了一個又一個,不斷有人離開,也不斷有人前來。

兩位老太太結伴而來,看到龔友成身邊圍著不少人,詢問還要等多久。龔友成回答說,還要等很長時間。兩位老太太打趣道,“那我們明天再來,我們現在就先排上號,明天要記得先給我們理發。”龔友成聽完后笑了起來,說好的。一旁等待的老人們也跟著笑了起來。有人建議龔友成制作幾個號碼牌發給大家,或者開通電話預約業務。還有人開玩笑說,讓龔友成弄個二維碼,讓大家來掃一掃。

“那叫微信支付。”龔友成聽完后大聲說。

很多來找龔友成理發的人,都是他多年的老客戶。龔友成說,把理發攤開在街頭,大家圍在一起,一邊理發,一邊聊個天,“挺好的。”

一位帶著水桶前來理發的老人是龔友成的老街坊,前段時間搬家到了濟南市高新區。“雖然離得遠了,但我還是來這邊理發。”這位老街坊說,這么多年來找龔友成理發,已經成了他的習慣。

又有兩位老人先后前來。龔友成指著其中一人對另一人說,“你認得他是誰么?”兩位老人對視了幾秒后,互相認出對方是自己多年的老街坊,“得有幾十年沒見了吧。”其中一位老人說,之前他們兩家住在一條街上,那個時候他們各自的孩子只有一米高,如今孩子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

上門

李先生說,自己一般一個月來找龔友成理一次頭發,“夏天的時候二十多天理一次,冬天一個多月理一次,一年來十幾次。”有些老人因為突然生病,或者常年臥病在床,無法外出理發時,他們自己或他們的親人會給龔友成打個電話,龔友成就會“上門服務。”

“一般一個月要上門去理發十幾次。”龔友成說,時間一般選擇在下午,“人家行動不便,無法外出,只能我上門了。”幾個人圍在一起說說笑笑,一個老人理發完畢后,大家按照來的先后順序,另一個老人自動坐到椅子上。理發攤東側的一個居民樓里,一位老太太沖著這邊大喊,“理完了么?還得多長時間?”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對老太太喊道,“快了,下一個就是我。”

李先生理完頭發后,退到一邊彎下腰,拍打了一下頭發碴,隨后戴上了帽子。交完錢后李先生準備要離開了,下次再來理發就是春節過后了,李先生朝龔友成擺了擺手,說,“提前祝你新年快樂,再見。”

標簽: 白首 濟南 老人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