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廣州五仙觀片區再現嶺南風情 講好歷史故事

2018-03-19 16:55:53      來源:廣州日報

廣州五仙觀片區再現嶺南風情 挖掘歷史文化資源

點擊進入下一頁

五仙觀片區透出一股濃濃的嶺南風情。

三月春光明媚,百花盛放,越秀區五仙觀片區的微改造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原來坑坑洼洼的路面鋪好了,老舊的電箱、電表都換成新的,圍墻紅磚綠瓦還帶鏤空花,透著濃濃的嶺南風情。

五仙觀片區微改造是市、區兩級政府重點推進的改造項目之一,其一期工程預計4月完工。與一般老舊小區微改造不同的是,這里有五仙觀、懷圣寺兩座著名文保單位,還是廣州的歷史文化街區。用光塔街黨工委書記阮雄的話說,在解決居民最關心、最迫切、最直接需求的基礎上,還要力圖傳承文化肌理并講好歷史故事,讓老城區煥發新活力。

走進和義巷,腳下路面平整,抬頭視野開闊,兩側圍墻是紅磚綠瓦,還帶鏤空花,透著濃濃的嶺南風情。蕭姨兩歲的孫子剛學會走路不久,正在家門口跑來跑去。她說自己在這里住了30多年,對社區有很深的感情,這里一點一滴的變化她都深有體會。

“改造前門口鋪的是那種很不結實的紅磚,坑坑洼洼,有時下大雨,還會漫進屋子里,現在鋪上了地磚。”蕭姨說,微改造大概是從去年9月開始動工,“巷子里的這些古樹都被修剪了枝葉,以前頭頂亂拉亂牽的電線也不見了,聽說是埋進了地底下,我住在一樓能曬得到陽光。每天早上4時就有環衛工開始清掃,一天要輪兩三次班。”

據悉,五仙觀片區微改造一期工程暨2017年和義社區改造工程總投資600萬元,于2017年12月9日進場施工,預計今年4月完工。本次微改造率先完成五仙觀周邊的和義巷、象牙北、云臺里3個社區約4000戶居民“一戶一表”改造工作,改造內容包括更換電箱、電表,更換存在安全隱患的電線、安裝線盒等?,F已完成“一戶一表”改造約3800戶,并同步在其他社區進行改造摸查。此外,在改造中還解決了惠福西路仙鄰巷居民樓道加裝扶手、粉飾等需求。

此外,五仙觀周邊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實施方案編制項目已于今年2月13日同步在省政府、市政府的采購平臺掛網公開招標,并列入了2018年度廣州城市更新計劃,未來周邊更多的老舊小區將進行微改造。

對于五仙觀片區未來繼續推進的微改造,越秀區方面表示,將繼續圍繞居民最關心、最迫切、最直接的需求開展設計,有關居民基本生活、切身利益和功能性保障的改造內容優先保證。在解決基本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光塔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圍繞懷圣寺和五仙觀周邊,結合傳統中軸線,打造光塔特色。“按照規劃,涉及的歷史建筑每一棟都要出圖紙,在不破壞歷史建筑本身、尊重歷史原貌的基礎上,向居民區延伸,力圖傳承文化肌理并講好歷史故事,讓老城區煥發新活力。”越秀區光塔街黨工委書記阮雄這樣告訴記者。

專家點評

微改造為舊城更新提供新可能

按照計劃,廣州正在大力推行老舊小區微改造,今年將推動不少于200個老舊小區的微改造項目。廣州是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老舊小區不少位于歷史街區內。對此,廣州市城市更新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舊城集中體現了廣州的歷史文化,老舊街區承載著城市的記憶,那是我們的“根”。廣州在“三舊辦”(舊廠、舊城、舊村改造辦公室)基礎上建立了廣州市城市更新局,這是全國首個城市更新局,其使命和責任就在于讓廣州完成從城市擴展到城市優化更新轉變,盤活低效土地。與此同時,廣州城市建設也從大拆大建開始向“微改造”轉型。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王世福主持了南華西、恩寧路等多個舊城改造項目的規劃,他表示:“產權復雜、投資回報期長等問題一直困擾著舊城更新,廣州提出‘微改造’是一個很好的構想,為舊城更新在政策上找到了新的可能性?,F在是政府搭臺,更多公共資源進入歷史街區,也希望能引入一些市場資金,因為僅僅依靠政府的投入肯定不夠。”

王世福表示,國外的城市更新基本上采取“微改造”模式,他們的社區更新時間都比較長,開發商也不尋求短期回報,通常回報期長達二三十年之久,“用潛在價值激活社區微改造,帶動就業,也為開發商企業帶來關注社會責任的好名聲、增加美譽度,其實也是一種回報。”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娟、趙方圓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廖雪明

標簽: 五仙觀片區 廣州 嶺南風情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