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空氣質量全國倒數,到2017年空氣質量八項指標改善情況全省第一,再到今年上半年,被稱為全國空氣質量改善幅度最大的20個市之一……“重化圍城”的河北邢臺,如何使大氣環境為之一變?
“京南第一城”的空氣治理困局
河北邢臺有3500余年建城史,是中國最早形成城市的地區之一,有“京南第一城”之譽。然而近年來,大氣污染治理難,成為邢臺環保面臨的最大難題,“重化圍城”更是首當其沖。
邢臺市作為老工業基地,在歷史上形成了鋼鐵、煤炭、煤化工、水泥、玻璃等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格局,而這些企業又大多依城而建;僅在市區周邊半徑25公里范圍內,就有130多家燃煤企業,年燃煤量達1800多萬噸,約占全市的70%。
無論什么季節、什么風向,都會有污染物飄向市區,直接影響市區環境空氣質量。
除了產業布局,地形因素也成為該城治理空氣污染的一大障礙。邢臺地處太行山前凹槽地帶,平均海拔僅60米,年平均風速只有1.66米/秒。地勢低、風速低的自然條件,極易形成逆溫層,不利于污染物擴散。
此外,地處晉煤東運通道的邢臺,每天過境的運煤重型車輛近30萬輛,加上城市建設正處于改造發展期,建筑工地多、施工機械多,交通和城市建設因素疊加,使得該市的污染治理任務異常艱巨。
鐵腕治污做“減法” 撕開“重化圍城”
在“重化圍城”的困局下,邢臺市首先采用“減法”,最大程度減少污染物排放。
在邢臺鐵腕治霾的政令下達后,首當其沖的就是當地2000余家板材廠。
據邢臺市環保局介紹,2017年,邢臺對全市5459家“散亂污”企業(群)進行集中整治,尤其對板材企業全面開戰,統一拆除,做到“兩斷三清”(斷水、斷電、清原料、清設備、清場地),撕開了“重化圍城”的口子,騰出了環境容量和發展空間。
除了調整產業布局,邢臺的“減法”也在民生領域為百姓謀得實惠。
記者在祁村看到,以往用來取暖做飯的小煤爐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燃氣取暖設備。
“換上燃氣之后,政府給我們補貼,這樣算下來,用氣成本雖然仍比用煤高一點,但是環境卻好多了。以前煤爐周圍的墻壁都會被熏黑,現在就沒有了這個困擾。”一位居民告訴記者。
根據當地發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5月18日,祁村615戶“氣代煤”改造任務全部完成,其余65戶“電代煤”也已到位。
大力淘汰燃煤鍋爐的同時,“減”下來的鍋爐設備要如何處理,也是一道難題。為了防止淘汰的鍋爐在市場上二次流通,邢臺市將淘汰下來的燃煤鍋爐集中存放,以杜絕二次污染。
據測算,邢臺市拆除的2384臺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每年可削減燃煤量58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9280噸,氮氧化物排放量5220噸,煙粉塵排放量6380噸。
巧用“加法” 釋放經濟新動能
在淘汰一批落后產能的同時,邢臺也不忘積極引進和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激發新動能,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記者在南和縣看到,此前板材廠云集的工業園區內,已經看不到各類“散亂污”的小企業,取而代之的是符合環保標準的新廠房。
“之前大概做了7、8年的板材,但在環保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我還是走出了轉型的一步。”現在已是一家寵物食品廠經理的唐曉敏告訴記者。
談及轉型,唐曉敏回憶稱,當時縣政府帶著大家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參加展會,尋找合適的轉型方向,而他選擇了寵物食品行業。“相比板材行業,不僅減少了對環境和身體健康的危害,公司利潤也成倍增長。”
唐曉敏的經歷在當地頗具代表性。據介紹,在板材產業“偃旗息鼓”后,該地大力培育寵物食品加工新產業。現如今,邢臺市寵物食品的產銷量已經占到全國市場份額的60%以上。
除了寵物經濟,邢臺還積極引進和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記者在邢臺市節能環保科技產業園了解到,該園現已擁有燃煤替代,污水處理,污染土壤修復、綠色建筑與生態城規劃等40多項技術,入駐企業30家,技術合作企業50余家,開啟了科技治污、產業替代新路徑。(冷昊陽)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