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徑選手跨項早有先例
自1980年起,中國體育代表團開始派出運動員參加冬奧會至今,尚未出現過既能參加夏季奧運會,又轉戰冬季奧運的選手。如果張培萌最終能站在北京冬奧會的賽場上,他也將創造中國體育界的歷史。
事實上在國際賽場上并不缺乏這樣的先例。其中最被人們所熟知的或許就是2014年索契冬奧會女子雙人雪橇項目銀牌得主勞琳•威廉姆斯,她曾在2004年雅典夏奧會上拿到過女子百米銀牌;倫敦奧運會上,這位女飛人是美國女子4×100米冠軍隊伍的成員。
資料圖:鋼架雪車選手比賽中。
2013年夏天,勞琳宣布從田徑賽場退役,但她不甘心就這樣結束自己的運動生涯,于是勞琳便把目光放在了冬奧運會雪橇項目上——在拿到索契奧運會銀牌時,勞琳只在雪橇項目上訓練了6個月。
除了威廉姆斯之外,包括亞娜•皮特曼、漢娜•馬里恩等多位曾經的短跑選手也都在自己的田徑生涯結束之后選擇跨項冰雪項目。
張培萌距離圓夢北京冬奧有多遠?
“2022年,冬奧會也將在北京舉行,那個時候我也不過才35歲,我真的還想再感受一遍那種在家門口參加奧運會的感覺,一定又將是一場永生難忘的經歷。”張培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動容地說。
為了備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國家體育總局啟動的跨項跨界選拔冬季項目人才工作,讓這一切變成了可能。從夏季運動到冬季運動,其間的項目鴻溝該如何跨越?“雪車項目的時速最快能達到140公里,開始訓練都是讓隊員低速練習,先滑半程。”高學東介紹,“對于新開展的項目,運動員和我們的教練員都需要一個適應和熟悉的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從田徑項目轉項而來的運動員耿文強憑借其參加的五站世界杯及兩站洲際杯中的出色表現,以奧運會積分第27位的成績喜獲平昌冬奧會參賽資格,這也是我國在該項目上首次獲得奧運會的參賽席位。
資料圖:國家雪車雪橇中心主賽道是亞洲唯一一個具備回旋彎的賽道,總長度約1935米,設置了16個彎道。
此外,場地一度也是中國雪車雪橇發展的瓶頸。如今為籌辦北京冬奧會,延慶正在建設世界上第16條標準賽道,也是中國的第一條雪車雪橇賽道。這條賽道建成之后,運動員的實戰訓練不必每次都遠赴國外。有了場地,中國舉辦雪車雪橇國際大型賽事也將成為可能,場地建設將為推動雪車運動在中國的發展發揮更多作用。
出色的身體條件、科學的培養訓練體系,日益精進的雪車制造水平,符合國際標準的雪車賽道,相信距離張培萌站在北京冬奧賽場這一天的到來并不會太遠。(王禹)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