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印象:教師秀絕活 刀鋒刻出《金陵十二衩》
圖為盧建坤在蠟盤上刀刻作品。 崔琳 攝
甘肅敦煌郭家堡中學的數學教師盧建坤,已年過五旬,他有一手刻紙絕活。多年來,他用自己粗壯飽滿的手指握住刻刀,“游走”紙間,刻出了《京劇臉譜》、《川劇臉譜》、《金陵十二衩》等不同系列近1200張作品,且每一幅都刻得惟妙惟肖。
“與剪紙相比,刀刻作品的線條更加細致,像頭發、胡須這樣纖細的線條,在刀下也能刻得‘絲絲入扣’。”近日,盧建坤在學校為他提供的工作室內,向中新網記者悉數展示了自己的“寶貝”,比如:刀刻“京劇臉譜”、“十二金釵”時,最窄空隙處的線條僅有1毫米寬。
圖為盧建坤介紹刀刻作品《金陵十二衩》。 崔琳 攝
盧建坤介紹,他是甘肅通渭人,他的家鄉一直延續著過年貼窗花的習俗。因此,他很小就跟著姐姐學習剪紙和刻紙。上學期間,他刀刻的作品還獲得過甘肅省書畫比賽二等獎。工作成家后,他一度將這個愛好擱置了下來,直到2015年,他又重新拾起“刻紙”絕活,且一發不可收拾。
“我每天晚上從8點刻到12點,一天不刻,就內心發虛睡不著。”就這樣,盧建坤的作品越來越多。他坦言,晚上刻紙很費眼睛,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盯著圖案刻久了還會流眼淚,是對傳統民俗的熱愛一直支持著他堅持下來。
在眾多作品中,“金陵十二衩”,是盧建坤根據《紅樓夢》人物性格特征刻出的較為滿意的作品。“瞧,我用刀子刻出了林黛玉的‘病態’,她低著下頜,手里拿著一朵花,身材比較秀美;還有王熙鳳的‘霸道’,我重點刻畫了她的手勢、坐姿。每個人物的表情、神態,甚至衣服的造型紋路,都是有講究的。”
圖為學生們圍觀、學習盧建坤的作品。 崔琳 攝
2015年,學校為他成立了盧建坤刻紙工作室,給學生們傳授刻紙藝術。盧建坤透露,等到下學期,孩子們有一定功底后,他會把敦煌元素、壁畫元素等融入進來教給學生,讓孩子們在學習技藝的同時,記住家鄉深厚的歷史文化。
“刻紙,讓我變得更有耐心,更有觀察力,也增添了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我的家鄉——敦煌,是‘飛天故里’,今后我要跟著老師練好本事,多刻敦煌元素的作品,讓更多人了解我的家鄉。”學生殷歌接受采訪表示。 (記者 崔琳 魏建軍)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