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國內 國際 社會 財經 教育 科技 娛樂 體育 時尚 文化 奇聞 房產

21歲古籍修復師700天再現300年前清初刻本

2017-11-17 13:17:41      來源:錢江晚報

21歲古籍修復師700天再現300年前刻本

昨天,浙江圖書館曙光路館舍一樓展廳,一場古籍修復特展悄然開展。

本次展覽分“工具篇”、“材料篇”、“技藝篇”、“成果篇”以及“傳承篇”等五個篇章,對古書修復做了一個“全套”科普。

古籍修復師正在對一頁古書進行修復

錢報記者注意到,盡管秋雨綿綿,觀眾還是不少。進來的人,都刻意放輕了腳步,放緩了呼吸,變得小心翼翼,生怕不經意的莽撞,驚擾了那些費了好一番工夫才修復如初的舊紙故書。

因為書是古的,很多人會以為修復古籍的人也都是老先生,但現場發現,坐在修復臺前演示的,卻是一張極其年輕的面孔。他正小心翼翼地將裁碎的紙片貼補到書頁的背面。

此刻,他有著高度的專注,即便被很多人圍觀,也可以做到旁若無人。

記者忍不住問,你多大了?“21。”他抬起眼來,扶了一把那副架在鼻梁上大大的眼鏡,靦腆地笑笑。

40個學文物修復的同學

留在這行的只剩他一個

他叫陳澤亮,金華永康人,1996年出生。

而他,已經在浙圖古籍部從事古籍修復工作快兩年了,日常工作就是反復地“揭頁、補書、壓平”,而進度“完全是由書的破損程度決定的,如果保存情況比較好,按八小時工作制算,快的時候一天能修三四張,如果殘缺破碎得比較嚴重,一整天下來,也只能修半張。”

“可我還是不能獨擋一面。”他搖搖頭,語氣里有些不甘,“到現在,我修書的時候還是需要和我師傅一起完成。”

陳澤亮提到的師傅,是在浙圖古籍部從事了近30年修復工作的閻靜書:“她是我讀書時候的老師,現在是我師傅。很多東西我還需要學,而且越工作越是感到自身學歷的不足。像我師傅對于書籍版本的辨識已經非常精通了,我差遠了。”

小陳畢業于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的文物鑒定與修復專業,他說,即使在大熱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播出后,文物修復依然是個冷門的專業:“班里總共40個人,目前在做古籍修復的,只有我一個。”

陳澤亮的父母都是生意人,至今仍十分費解兒子的選擇——能分出200多種修復紙,又能怎么樣呢?

“雖然我現在還不能靠這門技術養活我自己,還要‘啃啃老’,但我做的事是有價值的,古籍修復也是有價值的。”

小陳的口氣很平靜,但也藏著一股固執。

他堅信自己是適合這份工作的:“我從小就喜歡書,喜歡紙。慢慢長大之后對別的東西好像也沒有什么特別大的興趣。相比很多東西,我還是喜歡和書打交道。”

這種打交道,有時還會帶來意外的邂逅:兩個月之前,小陳意外修到了一本《西河合集》,在背后的借書卡中,發現了國學大師、楚辭學家、教育家姜亮夫先生的借閱記錄。

他稱之為“沾沾喜氣”。

標簽: 刻本 古籍 修復師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