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文化金融與天府之音專業論壇成都開幕
一個僅能容納200人的展廳,總共接待了40萬人,單日最高6000人次。最火爆的頭一個月,展館周末不得不實行限流,從買票到10人一組陸續進場,足足花了2個小時。這是2015年的上海莫奈特展。
9月,故宮,仍是夏日炎炎、烈日炙人,為了一睹《清明上河圖》真跡,觀眾排隊長達6個小時。故宮的老員工說,《清明上河圖》之前也展出過七八次,從來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11月26日,“2017天府金融論壇——文化金融與天府之音專業論壇”在成都舉行。來自政府主管部門、文化產業領域的眾多專家、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就“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及文化產業的未來”等主題展開對話。
當前,文化市場存在兩極化現象:一方面,文化產品估值困難;另一方面,一些大IP被熱炒。針對這種不對等、不均衡的發展現象,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表示,這是由于資產評估的技術支撐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對一個出版社來講,核心是內容資源和版權資源。版權對于一個出版社來講是海量的,對這些出版物版權的估值是一個比較大的工程,所以技術支撐是一個關鍵的問題。而完美世界全球品牌與戰略合作副總裁伊迪則從投資者的角度進行了分析,他表示,“文化市場在投資領域存在‘二八定率’,即20%的生產貢獻了80%的收益。從投資方角度來講,要抓頭部市場,頭部市場具有相對穩定性,投一個小的項目風險太多了。”
文化產業具有重創意、輕資產的特點,加上后期成本回收風險高,導致融資難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金融是現代經濟發展運行的“血液”。金融支持是文化產業發展獲得資金支持的重要途徑。沒有金融的支持,文化產業難以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那么金融該如何更好地服務于文化產業,實現文化產業的均衡、可持續發展?伊迪建議,我們可以發揮80%的長尾效應,通過建立一個平臺,把80%的長尾有效地整合起來,讓信息在平臺內自由流動。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深沉的信仰和精神積淀,很難想象,沒有高度的文化自覺與自信,如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繁榮我們的文化,不斷滿足人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就是我們新的文化使命。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