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文化藝術中心竣工 三項技術國內領先
邕江遠眺廣西文化藝術中心。 于飛 攝
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總承包履約的廣西文化藝術中心20日通過竣工驗收。該中心在國內同類建筑中率先采用隱藏式高功率可控聲柱揚聲系統、GRC貼實木皮雙曲面造型和多功能廳1.2秒—3.8秒可調混響時間三項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營造出國內一流的視聽效果,具備了接待世界一流藝術團體演出的能力。
俯瞰廣西文化藝術中心。 于飛 攝
廣西文化藝術中心坐落于南寧市五象新區的邕江之畔,與青秀山隔江相望。該中心是廣西重大文化性公共設施、最高級別的藝術表演中心及與東盟各國的文化交流中心,具備接待世界一流藝術表演團體演出能力。該中心總建筑面積約11.5萬平方米,包括一個1800座的大劇院、一個1200座的音樂廳、一個600座的多功能廳三個單體建筑。
廣西文化藝術中心整體呈白色,猶如島嶼般的底部基座在碧水中央托起宛若喀斯特地貌的三座“山峰”——大劇院、音樂廳和多功能廳,相應形成“山、水、岸”景致。三座建筑的腰部一帶被白色的云棚圍攏,仿佛一片白云在山峰間飄蕩。由鋼構件與玻璃幕墻組成的拋物線山體線條豎向地圍合成三座建筑的外立面。拋物線從地面流暢地滑向上空中在頂部形成凸凹有致的圓弧。一根根錯落排列的拋物線象極了山體的紋理。整組建筑與環繞在周圍的一泓碧水演繹出了“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的意境。
專家介紹,廣西文化藝術中心是國內聲學效果最好的演藝場所之一。在歌劇院項目上,國內首創的隱藏式聲柱揚聲系統不僅把揚聲器隱藏到墻體里,而且還能讓觀眾在看不到音響設備的情況下聽到動聽的音樂;雙曲面的室內墻面造型,既美觀又最大限度地還原了音樂效果。為了強化音樂廳聲學效果,施工方在國內同類建筑中首次使用GRC材質進行墻面全覆蓋。
廣西文化藝術中心是國內舞臺變化形式最為豐富的演藝場之一。歌劇院設有成品字形的三個舞臺,可滿足大型歌劇、交響樂、大型音樂會等演出的要求。音樂廳舞臺采用了模塊化的設計,可以根據需要來移動和升降,變幻出各種形狀滿足不同用途。多功能廳中不僅舞臺可轉換為七八種不同的類型,就連臺下的600多個座椅也都具有升降功能。
廣西文化藝術中心歌劇院內景。 于飛 攝
廣西文化藝術中心獨具廣西風貌的外形、國內一流的聲學效果、瞬息萬變的舞臺功能轉換,對總承包該工程的中建八局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中建八局項目部相關負責人舉例稱,以三座建筑腰部那一片云為例,它遠沒有看上去那樣輕盈飄逸。云棚由317榀桁架以及其他檁條和水平支撐上覆鋁板等裝飾材料組成,整體結構長度方向最大214米,寬度方向最大206米,面積約4萬平方米,總重量約1700噸。云棚平面投影近似“品”字形結構。超大尺寸的桁架懸挑結構及外部彎彎曲曲的云層大屋檐造型給鋼結構的制作、安裝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難度。在云棚進行整體卸載時,必須確保云棚桁架懸挑結構受力均勻且平穩傳遞到三廳主體結構上,稍有不慎,不僅會導致云棚外圈懸挑區域的坍塌,還將危及到三座獨立建筑主體結構安全。
項目部利用先進的3D掃描儀,將鋼結構安裝實體數據匯聚到計算機模型上,一比一進行建模。然后提取構件的加工板塊,最大限度控制現場的安裝誤差,將建筑外立面的曲面造型落實到建筑實體上。施工中不僅要考慮到實體建筑的造型效果,還要關注到不同光源投射到建筑表面產生的光影變化。白晝,當陽光直射到總計9萬平方米的云棚時,地面上會呈現出黑白琴鍵的造型;夜晚,建筑亮化燈打開時,整組建筑在燈光的映襯下又會呈現出另一種如夢如幻的迷人色彩。
該負責人表示,在建設過程中,中建八局文化藝術中心項目先后榮獲了全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地、全國建筑業綠色施工示范工程,全國建筑業創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全國五星級現場等多項國家級獎項。
據透露,2018年1月3日,一場國內一流水準的音樂會將在新落成的廣西文化藝術中心上演。 (閆小榮)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