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鳥大多是保護動物,數量正在減少
在南京市觀鳥協會辛會長眼中,翠鳥是大家易于觀測的野生鳥類中,最為美麗的一種。“翠鳥一公一母棲息,平時的活動范圍非常大,是無法被繁殖、馴化的鳥類,它們生存需要的空間非常大,根本沒辦法養在籠中,所以你看到的那些翠鳥尸體,一定是野生的。”
辛會長說,絕大多數翠鳥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其中藍耳翠鳥和鸛嘴翡翠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不同品種翠鳥在各省保護等級也不同,有的屬于省一級保護動物。翠鳥總的數量雖然不算稀少,但近些年來有下降趨勢。“一方面是因為我國濕地面積減少和污染,另一方面也與捕鳥有關,我相信刻意捕捉翠鳥拿來制作首飾的應該還是少數,但行為非常惡劣。”
辛會長說,目前野生鳥類基本上屬于“三有保護動物”,受野生動物保護法保護,而違法性質則還要根據數量來定。
記者了解到,根據現有法律:在禁獵區、禁獵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狩獵,非法狩獵陸生野生“三有保護”動物20只以上的就可以立案,50只以上的,為重大案件,非法狩獵陸生野生動物100只以上或者具有其他惡劣情節的,為特別重大案件。
“閑魚”上的翠鳥羽毛。
點翠之爭
這種工藝一度讓翠鳥瀕臨滅絕
南京資深首飾制作人陳女士告訴記者,“點翠”工藝并沒有像網上說的那樣瀕臨失傳,事實上很多首飾愛好者都在嘗試用各種其他材質來制作。
“點翠是金銀首飾加工工藝的一種,主要出現在頭飾上,給金器增加更多質感和美感。”陳女士說,“點翠”工藝主要的難點是將不同材質與金器銜接,制作時要根據底托的造型,在周圍焊上一圈金邊,然后將羽毛服帖地嵌進去,用膠工藝非常重要。“點翠工藝在清代時最為盛行,清末時由于大量的捕殺,造成翠鳥一度瀕危。后來,點翠工藝中就多數使用燒藍、孔雀羽來代替,從美觀角度出發,兩者并沒有任何區別。”
據了解,清代時“點翠”盛行,到了民國初年開始在民間流行,女子都以擁有“點翠”飾品為榮。很多外商也對這種工藝感興趣,大量收購“點翠”飾品。1933年,中國最后一家“點翠”工場關閉,原因是翠鳥羽毛幾乎絕市。
關于“點翠”,還有一個非常殘忍的傳說,鳥毛之所以有著防水的特性,源于活取。陳女士說,其實是鳥毛上有油脂,才會沾水而不濕,然而這一說法讓翠鳥們遭遇更殘忍的毒手。
多種材料可代替,并不影響美觀
“購買真翠鳥羽毛制作首飾,在圈子里是會被人譴責的,不過還是有極少部分人追求這種材料復原。”南京漢服愛好者小徐告訴記者,現在很多愛好者用染色鵝毛進行制作,還有使用絲帶的方式都很美。“在我們看來,點翠更多的是一種傳統藝術和設計,沒有必要建立在對動物的殘害之上。”
記者通過搜索也發現,網購平臺上有不少染色鵝毛出售,供首飾制作使用,也有手工達人分享用絲帶代替羽毛做“點翠”的教程。優質緞帶抽取出來的絲排,絲質較柔軟細致,此類緞帶仿制“軟翠”效果較好,將緞帶中的絲抽開形成一縷縷的條狀,再用膠材粘貼,制造出類似羽毛的紋理效果,在非專業人士看來,與“點翠”九成相似。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