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
河北硅谷農科院超級雜交水稻百畝示范田負責人宋福如:
為袁隆平當好配角 向每公頃產量18噸沖刺
2012年全國“兩會”上,河北硅谷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宋福如與袁隆平院士共同探討糧食增產問題。當年,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與河北硅谷農業科學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前者提供“超級稻”種子,后者提供地和自己研發的有機硅水溶緩釋肥。
2014年,雙方在邯鄲永年種植了100畝水稻。2017年畝產達到1149.02公斤。
昨日,該示范基地的負責人宋福如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愿意為袁隆平院士當好配角,繼續合作,向每公頃產量18噸的目標沖刺。
新京報:超級雜交水稻是什么時候在硅谷農科院種植的?
宋福如:2014年開始種植,這里是全國第六期超級雜交稻“百千萬”高產攻關示范工程示范點之一。相比于其他的示范田,這里是緯度最高、最靠北的。
新京報:為什么會選擇在這里種植?
宋福如:袁隆平院士團隊培育的“超級稻”世界聞名,河北硅谷農科院研發的有機硅水溶緩釋肥的利用率高達80%以上。起初,我們兩人的想法就是,通過“強強聯合”,向更高的目標沖刺。
“良種+良肥”配套攻關,增產效果十分明顯,早在2016年,硅谷農科院這塊高產示范田創造了畝產1082.1公斤的高緯度地區世界最高紀錄。今年,畝產量達到1149.02公斤,創世界單產最高紀錄。
新京報:種植之前做了哪些工作?
宋福如:首先要選種,要選擇顆粒飽滿的種子,還需要進行浸種、晾曬、催芽。這一過程中,比如說浸種的時間和水溫,都要嚴格按照標準來。此外,水稻喜水,在種植之前,工作人員將河水引入硅谷農科院,以保證示范田里的水保持一寸多深。
新京報:得知畝產再創世界紀錄,心情如何?
宋福如:還是比較平靜的,因為,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這是良種、良法、良田、良態“四良配套”的結果,這個作業法也是袁隆平院士提出的。
此外,雜交水稻品種與河北硅谷農科院研制的有機硅水溶緩釋肥配套使用,促成水稻根系發達,莖稈粗壯,韌性增強,抗倒伏,活稈成熟落黃好,抗病蟲害功能增強,形成了超級雜交水稻高產增收的良好條件。因此,對于這個結果,我是有信心的。
新京報:接下來有沒有更高的目標?
宋福如:我是2014年和袁隆平院士相識,2015年開始合作,當時院士提出三個目標,分別是實現示范田每公頃的產量達到16噸、17噸、18噸,如今17噸的目標已經完成,我愿意做一個配角,繼續向18噸/公頃的目標沖刺,這也是袁隆平院士的夢想。
■ 縱深
雜交水稻這些年
早在1974年,袁隆平已與雜交水稻聯系在了一起。當年,袁隆平培育南優2號雜交水稻,成為先河。這是雜交水稻首先在生產上應用,具有明顯的雜種優勢,并在推廣應用中起了先鋒作用,分布于長江以南各地。
如今,雜交水稻已經過多代改良。以袁隆平團隊為例,從2000年到2016年,共實現了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1067公斤的超級稻攻關目標。
這期間,不同品種雜交水稻生產應用也逐漸嚴格,需要經過嚴格的審定。
例如,由湖南隆平高科農平種業有限公司、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選育的“準兩優1102”,通過審定后,審定編號為國審稻2007012。
根據描述,這一品種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2005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04.15公斤。
此外,從2013年開始,農業部對國家級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也進行認定工作。
同年,認定了四川省綿陽市等31個市縣為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甘肅省張掖市等26個市縣為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進一步規范管理。
根據統計,目前,雜交稻已經覆蓋了全中國和許多國家。僅在中國,雜交水稻種植面積就達2.5億畝,面積占比57%,產量占比65%。
中國一直為稻谷產量大國,被譽為世界水稻播種面積第二大國家。
目前,全國秋糧收獲已近七成,全年糧食生產大局已定。農業部16日發布消息,初步預計,在今年繼續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的情況下,糧食產量保持在12000億斤以上,又是一個豐收年。
Copyright @ 2008-2020 www.zbyitongzhileng.cn 華夏財富網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3960 29142@qq.com